【上流老人理財攻略】不上班每月也有錢進帳 這些招數學起來

當大家普遍認為提早退休才能過愜意、快樂的生活時,84歲的李翠鳳卻反其道而行,當年她當導遊專帶日本人旅行台灣,做到74歲才退休,像這樣「活到老做到老」的大有人在,而且李翠鳳更奉行「理財也要做到老」,頭腦清楚的她至今仍在買基金。

日本《2016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顯示,逾60歲的族群,有3成想一直工作下去。為什麼趨勢會改變?受訪者的回答是,能讓自己不與外界脫節,也不用靠別人的資助生活,反而可活得快活自在。

3年前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著作《下流老人》,引起廣大迴響,自此出現大量探討老後破產的聲音。沒人希望淪為下流老人,而翻轉下流老人命運的方法,退休金準備充裕是一大前提,其中「會理財」是成為上流老人的必備技能。

以李翠鳳為例,儘管工作到74歲才退休,仍然需要理財做後盾。育有2子2女的她,年輕時住在台北市區,住過民權東路、也住過榮星花園附近,家裡原有30、40坪,但老後她改住北投唭哩岸僅20坪的房子,幾次大房換小房下來,讓她手上多出一筆退休準備金。

最後,李翠鳳索性將唭哩岸的小房出租,自己搬進淡水的潤福中高齡專用住宅,入住室內坪數僅15坪的套房。在這裡,她可以歡唱卡拉ok,找人聊天話家常,「今天採訪預計到幾點啊?我中午約了人去市區吃鰻魚飯。」老伴離世十多年的她,如今一個人也不孤單。

「李阿姨那一輩的長者,年輕時買1間房子可能只需數百萬元,但後來房子都漲到1、2千萬元,如果懂得善用房產,例如收租、由大換小、變現或以房養老,退休生活無虞。」潤福新象生活館業務主任柳智升點出一部分上流老人的理財作法。看來年輕時打拚1間房子,除了可以把錢鎖住、有個穩定的居住處,老來還可以享受活化房產的好處,算是一舉兩得的理財安排。

年金險保費可躉繳,也可分期繳,等保戶屆滿約定年齡,就能開始分期領年金。
年金險保費可躉繳,也可分期繳,等保戶屆滿約定年齡,就能開始分期領年金。

而除了拚1間房產的提案外,精準算出退休後開支,打造穩定現金流,更是成為上流老人的重點提案。像李翠鳳除了有房租收入之外,她還以高息債基金養潤福中高齡專用住宅租金及管理費,因為活到老領到老,可以永不為錢煩惱;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彭懷恩也分享談到,和他同資歷退休的好友,也有人從退休金中撥出380萬元購買年金險,單單這個規劃就能每月打造出1.8萬元現金流。

總之,不想為金錢所困,與其準備上千萬元退休金卻不敢花,不如預備好一筆每年穩定的「現金流」。以房養老、買配息債、買年金險、存股領息…都是這樣的概念,只要確保退休後都可以像上班時一樣,每個月有一筆錢進帳,就不會有坐吃山空的煩惱,更不會有淪為下流老人的危機了。

更多鏡週刊報導
【上流老人理財攻略】用保險規劃退休 前金管會主委王儷玲欽點這險種最好
【上流老人理財攻略】讓股子股孫養下半生 達人說這類股不要碰
【上流老人理財攻略】活到老有錢到老 84歲退休導遊靠基金打造現金流

更多追蹤報導
靠投資逆轉人生 他40歲賺千萬跟公職掰掰
讓股子股孫養下半生 達人說這類股不要碰
單親媽靠基金 帶女兒壯遊歐亞不等退休後
活到老富到老 上流老人理財攻略
以房養老 將不動產轉成現金

______________

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