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分解塑膠 陸環保商機旺

旺報【記者林汪靜╱專題報導】 看準全球紛紛推動環保的趨勢商機,致力於生物可分解、可堆肥塑膠開發的宏力生化,目前已成功開發出可製成塑膠袋、吸管、餐具的塑膠原料,並成功外銷至歐盟及美國市場,且近兩年有越來越多的大陸及東南亞國家加工商向宏力採購原料,宏力看好大陸環保政策的推進,將成該企業市場商機的一顆新星。 作為生物可分解塑膠原料商的宏力生化一直以來的客戶以歐洲和美國為主,由於歐盟是以強制法令禁塑的國家,2014年就禁止使用一次性購物袋,到2021前將全面禁止傳統塑膠餐具如刀叉、碗盤、吸管等容器的使用,而以生物可分解塑膠作為替代方案,宏力生化科技專案經理王舜弘說,所以這是他們的最大市場。 然而隨著近年歐盟、美國對生物可分解塑膠的需求越來越大,塑膠製品加工商在當地生產的成本也越來越高,這些廠商開始慢慢將塑膠製品的加工訂單下放到大陸、東南亞等塑膠加工大本營,因此,近兩年宏力外銷到大陸、東南亞國家如越南、泰國的塑膠原料越來越多,開始成為宏力的重要市場且帶來新商機。 三到五年商機爆發 王舜弘表示,宏力近期開發出的技術為今年初已正式量產的吸管塑料,今年第三季預計推出射出級餐具原料,另外一項領先他家業者的技術,則是十年前就做了不同氣候、環境測試研究並成功開發出的農業資材塑料,可製成地膜、蔬果套袋及育苗杯等。 針對大陸市場,王舜弘指出,由於大陸人口多,塑膠使用量也很驚人,雖然目前大陸目前的政策還未強制以法令規定只能使用可分解塑膠,但他認為,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大陸應該也會朝禁塑、使用可分解塑膠的環保大方向推進,當政策成熟之後,相信一定會成為充滿商機的新興市場。 他也強調,宏力也有在做台灣市場,但很可惜的是,台灣其實很不重視生物可分解塑膠,原因在於,一方面,台灣政府和環保團體認為真正的可分解塑膠沒有價值,且他們也沒有正確認知;另一方面,台灣市場約九成的可分解塑膠是假的,不少標榜「可分解」但原料仍然是不環保的傳統塑膠,台灣政府並沒有積極掃蕩假貨,也正因如此,台灣市場商機限縮。 宏力去年總營收為4千萬台幣,成長衰退,王舜弘說,過去每年營收都有近30%年增率,但由於去年台灣的新限塑政策,連鎖超商不能免費發送塑膠袋,導致其業績不佳,「各國都讓可分解塑膠產業蓬勃發展,我們卻逆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