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發署攜手產學研 建立臺灣低軌衛星產業飛行履歷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攜手產學研,出航實測國產海事多軌衛星終端能量。(圖:產發署提供)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攜手產學研,出航實測國產海事多軌衛星終端能量。(圖:產發署提供)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攜手產學研,出航實測國產海事多軌衛星終端能量。(圖:產發署提供)

經濟部對於發展我國低軌衛星產業非常重視,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為協助臺廠加速累積低軌衛星終端追蹤星系實戰能力,近日在高雄亞灣嘉信22號碼頭,邀集國立中央大學、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共同見證我國首個低軌衛星終端追星技術海域外場驗證環境,除了協助產業驗證多軌道衛星(Multi-orbit)終端通聯能力,並建立累積衛星地空通訊界接能力的履歷實績,加速推進國產低軌衛星天線進入市場的預商用能力。

在全球低軌衛星活絡發展下,臺廠要進入衛星商供應鏈,得通過多道品保驗證的關卡,才能取得衛星商的信任;而如何讓衛星地面設備無線電波對準衛星移動軌跡,如何讓無線電波達到聚焦能力,均是決定臺廠產品,能否進入國際低軌衛星商供應資格的必要條件。因此,產發署於三年前即與中央大學合作,共同推動學界科研衛星與業界終端設備的產學合作。

產發署近年研發補助支持業者(芳興科技、中衛科技)成功開發的自動追星天線系統,在當日進行衛星地空通訊界接的實戰驗測,透過商用漁船於港區航行,即時追蹤離地五百多公里的科研立方衛星珍珠號(Pearl 1C),及切換離地三萬多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Kacific國際商用衛星,在本次海上航程測試中,包括衛星天線指向、衛星追蹤與衛星訊號收發等測項,達到電波訊號無脫鉤丟失紀錄,相關測試數據,未來也將供業者作為爭取進入衛星商供應資格的履歷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