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亞洲市場可期 大陸首季經濟數據好壞參半

過去兩期,我們為大家說明了上半年投資焦點「AAA」中,「美國大型股」及「投資級別債」的近況,今期我們和大家講解第三部分:為甚麼我們認為「亞洲市場值得期待」。不同亞洲地區有各自的優勢,投資者可考慮分散投資各地作衛星配置。

日本股市在過去一年成功擺脫「迷失30年」,日經平均指數今年3月一度升穿40,000點,更在月內創下歷史新高。3月份,日本央行進一步將貨幣政策正常化,宣布結束負利率政策(NIRP),孳息曲線控制(YCC),以及停止增購ETF及J-REIT。

「極度」寬鬆環境完結,但整體金融環境未有大幅收緊,加上美元強勢,日元兌美元未有轉強,反而再創下新低,執筆之時每1美元兌154日元。寬鬆環境預料仍將支持當地經濟,日本3月份的服務業PMI報54.1,已經是連續第19個月處於擴張區域,同時也是近7個月的高位。另外,日本通膨按年升2.7%,合乎市場預期,日本春季員工加薪幅度理想,通膨若持續回落,「實質」加薪或將刺激本土消費。

印度是亞洲區內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今年3月完結的2023/2024財年預料將增長7.6%,高於長線平均的6.3%。3月份修定後的製造及服務業PMI分別為59.1及61.2,擴張趨勢持續,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服務業在全球的占比正在升,而製造業則持平。3月份整體通膨年升4.85%,食品價格上升(8.52%)仍是推升通膨的主因之一,而核心通膨正在放緩。

雖然通膨升幅仍處於當地央行2~6%的中期目標,局方有意將通膨降至4%,不過,4月份局方決定政策利率維持在6.5%不變。政策仍偏向寬鬆,整體印度增長潛力不容忽視。

由今年6月開始,印度國債將開始被納入JPM新興市場債券指數,預計國債將佔指數的10%,流入的金額約為美元200~250億。被納入指數無疑是有利的,這對於環球資金流進其他印度債券也有幫助,然而投資者仍需關注印度政府如何運用資金。

中國首季經濟數據陸續出爐,本周較受市場關注的事項有首季GDP年增率、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及社會零售銷售數據等,本周公布的數據事實上是好壞參半。

以上數據當中,首季經濟增長為市場主要焦點數據。回顧國務院總理李強於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中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今年全年的GDP增長目標為5%左右,而今年剛公布的首季GDP年增率為5.3%,高於市場預期的4.8%及符合全年增長目標速度。

其中,11個行業當中只有房地產業出現年減,但事實上亦容易理解,大家可以看到在過去的數據中,如房地產開發投資、銷售及國房景氣指數等等均繼續下跌。行業增速方面,除房地產外,另外有3個行業增長速度低於整體增長,分別為「金融業」、「農林牧魚業」及「其他行業」,年增5.2%、3.8%及3.5%。另外,GDP成份佔比最多的工業年增速則達6%,其中製造業增速達到6.4%,為整體GDP增速提供支撐。

內外商品需求對於製造業表現同樣重要,而近期出口數據值得留意。雖然3月份單月數據遜於預期跌7.5%,但累計首季出口則錄得按年增長1.5%,較去年同期及第四季錄得負增速有所改善,以及3月底公布製造業PMI中的新出口訂單在過去11個月收縮後再次輕微擴張,兩者數據或有助反映外需市場的改善跡象。鑑於首季的增長表現,市場亦正逐步上調對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期。

另外,今次固投方面繼續交出優於預期的成績表,年增率擴大至4.5%。

在國有控股繼續支撐整體增速的同時,民間投資雖然偏弱,但正在改善的路上,錄升0.5%,已連續兩個月回復正增長。

相反,工業增加值及社會零售銷售表現則遜預期,年增幅均較前值有所回落。經濟數據表現不一反映經濟復甦存在不確定性,其中內需消費動力依然不強,需要從政策面落手,由倡議方案管理市場預期,以至加快措施落實進動實體經濟增長或找尋新方向。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徐秀蘭:能源政策明確 就能拚出產業需要的電
衍生性商品成交確認平台明年上線
投信拚作帳 五檔最愛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