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染新冠呼吸窘迫 住院3月康復

醫師賴勁翰說,ARDS致死率高,高風險群應定期接種流感、新冠及肺炎鏈球菌疫苗。(記者葉進耀攝)
醫師賴勁翰說,ARDS致死率高,高風險群應定期接種流感、新冠及肺炎鏈球菌疫苗。(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64歲有糖尿病的阿伯染新冠病毒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咳嗽、發燒、呼吸喘至醫院就診,發現雙側大片肺浸潤及呼吸衰竭,由於病情嚴重,轉至成大醫院確診為新冠肺炎引發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治療期間出現低血氧、肺栓塞等多種併發症,還做氣切造口,經過近3個月的治療,才恢復健康出院。

成大醫院內科部重症加護科醫師賴勁翰說,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簡稱ARDS)是嚴重的肺部疾病,對加護病房中重症患者構成重大威脅。ARDS的發病機制主要涉及發炎與肺部微血管的滲透性增加,導致肺泡內充滿液體,嚴重影響氣體交換,引發急性呼吸衰竭。依疾病嚴重程度,死亡率高達30-50%,是一種病情凶險的急性疾病。

他說,ARDS不是獨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種疾病誘發的症候群,影像學通常顯示雙側瀰漫性的肺浸潤,在X光片上呈白色,也有人稱為「大白肺」。常見的病因包括嚴重感染(如敗血症)、肺炎、重症胰臟炎、大面積燒傷和重度外傷等。此外,嚴重的流感肺炎一直是造成ARDS的重要原因,而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嚴重的新冠肺炎感染也成為引發ARDS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初期症狀為呼吸困難、呼吸急促和低氧血症,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引發高二氧化碳血症、意識昏迷甚至呼吸衰竭。

賴勁翰提醒,針對潛在病因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後至關重要,包括對特定感染源使用抗生素治療、使用類固醇降低發炎反應等方式。即使順利治癒,患者仍可能面臨肺功能下降、肌肉萎縮、身體功能受限及心理創傷等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