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美對峙」關係/楊建成

當前「中美對峙」關係/楊建成
當前「中美對峙」關係/楊建成

楊建成

美國獨立建國二百四十六年(1774-2022),到二十世紀二次大戰後(1945),憑藉:高科技、超強軍力,金融控制,生產力強力,孤懸兩大洋之中,優越地理地置,成為全球七十七年來霸主。發展出獨特「消費文化」(高消費社會)。

美國為全世界霸主地位;不斷以「外交手段及對外戰戰爭」,「金融美元操作」,「高科技領先」,「消費生活方式示範作用」來維持其「霸主地位」。歷史短,未有慘敗經驗,禁不起失去霸主寶座的後果。

中國有二千多年以上信史,歷經外敵內亂,飽經憂患,到最近卅年,進入WTO,躍為世界「生產大國」。供應各國主要「消費物品」。在共產黨用賺來錢「強軍強國」政策下,研發現代化軍備,逐漸成為第二大「軍事強國」(美國居第一)。如楊潔箎所言,要憑「實力」和美國「對話」。

美國因有駐軍在日本韓國,能夠有效管控「日韓崛起」,中國在共產黨管制下是獨立他國體係外「鎖國」,美國企圖搞分裂,搞顏色革命,都未能成功。(川普說:中國應分裂為四個國家)美國於是將中國視為「國際秩序破壞者」(美國建立的「國際秩序」),是美國當前心頭之患。

以空間而論,中美皆領土廣大(面積相當),各有迴旋空間。再隔兩洋,不必短兵相見。美國拱起「俄烏之戰」,將俄羅斯和中國兩接壤大國逼成「聯盟」狀態,失去領土廣大優勢。中俄有市場、有原料、有生產能力。美國加上加拿大,有市場,不缺原料,惟缺生產力。

美國不但要孤立中國,並且利用「台灣牌」攻其所必救(美智庫發現「台灣」關係到中共倡導民族主義完整性)。而美國利用「台灣牌」是戰術手段,不以「保衛台灣」為目的。古語說:「強龍不壓地頭蛇」。現代化解放軍充分得到地緣上優勢。美國直接介入台灣戰爭祇能「慘勝」,因此不願參戰。假使,中美在某些內外條件驅使下,舉行「大談判」,很可能重新規劃「台灣」問題。

美國打貿易戰,而於是「消費型社會」,減緩或終止「貿易」反而身受其害。高科技焦點在「晶片製作」成為中美兵家必爭之地。在高科技方面,美國種種圍堵手段,祇能減緩中國科技發展速度。以登月為例,中國與俄羅斯合作在2030年以前「登月」,美國急著「重返月球」。就可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