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吃不潔海鮮 男染急性A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擔任工程師的 32歲吳先生因全身倦怠不適、噁心嘔吐,吃不下飯及出現茶色尿,至醫院急診,抽血檢驗發現肝功能指數超過 5千,合併黃膽指數高,診斷為急性A型肝炎,經住院治療後,已順利痊癒出院。
成大醫院感染科醫師薛伶珊表示,吳姓患者就診前身體健康無任何慢性病或相關病史,經詢問發現其因工作關係經常外食,發病前曾至夜市食用海鮮類食物,可能因此感染急性A型肝炎。
台灣早年曾流行A型肝炎,許多人因此獲得抗體,近年因公共衛生環境提升,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 40歲以下年輕人大多無A型肝炎病毒相關抗體。近 2年急性A型肝炎病例較過往明顯增多, 105年確診案例數破 1千人,且年齡集中在 20-39歲,為歷年來新高。
薛伶珊指出,A型肝炎主要藉由食入遭受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感染A型肝炎病毒,造成急性肝臟發炎,潛伏期約 15-50天,感染後可能會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或上腹不適,後續可能會造成黃疸,初期症狀和感冒類似,經常容易混淆。急性A型肝炎患者的糞便排泄物之中有大量A型肝炎病毒顆粒,如果汙染水源或食物,沒有抵抗力的人吃到會染患,尤其是生飲、生食,有可能造成A型肝炎大流行。
她說,A型肝炎雖然不會導致慢性肝炎,但有 10%的病人在急性發病後 6個月內有可能症狀復發,大多數病例經支持性治療後會自然痊癒,並具有終身免疫力;對老年人或是原本就有慢性肝炎,如B肝或C肝帶原的病人,有可能會併發猛爆型肝炎而導致死亡,不可不慎,而施打疫苗是預防A型肝炎最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