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型保修站 成汽車售後新商業模式

台灣新車市場每年超過40萬台,車主數逐年成長,大街小巷滿是汽車保修廠,不過隨著生活工作型態改變,近年各行政區的人口密集地帶出現小型保修廠,提供顧客方便快捷的汽車保修服務,翻轉業界過去以全功能、大型服務廠的經營型態,發展成新的商業模式。

這樣的作法,連豐田集團亞太區的各國代理商都來台取經,學習保修站的經營模式,其獨特之處在於有別於大規模的服務廠,保修站是以70~100坪的小型的據點規模,開設於人口密集的社區,或車輛頻繁往返的交通熱區上,並提供基本維修保養、輪胎電瓶更換服務。

經過5年的嘗試,我們已建置超過100間社區型保修站,總服務據點達225間,遍布全台154個行政區,深入鄉里,不論車主身在龍井、東湖、大竹,或是關廟、頭城、卑南,都能見到社區型保修站,近年更跨足澎湖,為業界第一間至離島開設原廠保修廠的品牌。

傳統大型服務廠與社區型保修站為兩種不同型態據點,保修站專注提供快速保養與簡易維修服務,服務廠提供全方位售後維修服務,兩者皆使用原廠汽車零件,服務團隊皆通過原廠專業訓練與認證,兩種店型並非競爭,而是彼此支援,形成完善的售後服務生態鏈。

加入社區型保修站後,TOYOTA服務據點擴增超過100間,全台合計超過200多間服務據點,由從業人數觀察,服務團隊成員超越5200名,5年來成長11%,透過據點和服務人力的增加,回廠定保車主數從65萬提升至78萬,售後服務營業收入成長超過2成。

透過布建綿密服務據點,除據點數領先第二品牌近2倍,我們的觀察是,更大幅度的縮短車主從住家至保養廠的距離,以車主便利服務的好鄰居為宗旨,期望透過在地服務能深耕社區,與顧客建立品牌情感,並傳達汽車保養不是麻煩事,歡迎車主隨時來坐坐的觀念。

過去車主選擇坊間私人汽車保修廠,理由不外乎是地點便利、維修快速、價格便宜、服務親切,透過社區型保修站的建置,不只保留這些元素,更加入原廠教育訓練及認證保證,相信這類「鄰距離」保修站將成新趨勢,也有機會將其成功經驗輸出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