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陳楸帆:人類必須接受與 AI 共同管理、甚至 AI 管理的未來

剛剛過去的 2019 年對大部分行業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年,大公司裁員的新聞接連出現,連一向高薪的金融行業也出現了 “高盛降薪、大摩裁員” 的新聞。但是,其中有一類人的薪水卻不降反昇,那就是人工智慧相關的金融科技工程師。

行業的變遷預示著科技的力量正在重塑很多東西。在 2019 年 12 月 28 日的知乎快閃課堂中,知名科幻作家、星雲獎得主陳楸帆提出:“我們來到了一個歷史轉折期,在這過程中 AI 會深度進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每個人看待世界以及自我的方式。”

此次活動中,陳楸帆帶著自己的最新作品《迷幻史》與廣大讀者線下交流。《迷幻史》於 2019 年 11 月底在知乎上線,以鹽選專欄的形式連載更新。陳楸帆表示,選擇在知乎上進行連載作品,首先可以及時瞭解到更多的迴響,根據意見調整寫作節奏和策略,另外可以起到更好的傳播效果,有助於提升用戶對知乎科幻垂類內容的關注和消費。而 “快閃課堂” 是由知乎發起的全國性線下知識分享活動,現時已覆蓋全國 12 個都市,舉辦了 100 餘場活動,近 20000 人參與。快閃課堂通過搭建知乎優秀回答者、各領域專業人士與知友們平等交流與深度互動的線下平臺,拓展了更多的知識分享場景。

(科幻作家陳楸帆)

演講過程中,陳楸帆探討了一系列 AI 相關的話題,“AI 是如何影響大眾文化的?”、“大眾文化又如何塑造公眾對 AI 的認知?”“未來人類將如何與 AI 共存?” 針對這些問題,他首先提到了二百多年前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誕生的科幻小說《科學怪人》,在這個故事中,一個科學家利用科技製造出世界上從未出現過的生命,這個生命具有意識之後開始思考:我跟這個世界是什麼關係?我跟我的創造者是什麼樣的關係?《科學怪人》開啟了從工業革命以來人們一直思考的問題:科技到底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麼?科技帶來的影響到底是正面還是負面?

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科幻黃金時代創造出了一系列描述具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的作品,提出了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三定律成為科學家一直在探討的命題。到了 1968 年,科幻電影《2000 太空漫遊》上映,其中出現了 AI 的角色,原作者的預言認為到 2001 年會出現跟人類相似甚至超過人類思考能力的機器。

可以說,現實中的科技發展跟科幻想像存在一種有趣而微妙的互動關系,有時科技從科幻裏獲取靈感,有時現實裏的科技進展激發了科幻作家想像更加前沿的未來。

在 AI 的力量剛開始顯現的時期,AI 威脅論盛行,人們擔憂在未來 AI 是否會取代人類,AI 是否有一天會具備自我意識,反過來奴隸人類……而實際上,在很多 AI 從業者看來,那樣的强人工智慧時代,離我們還非常遙遠。陳楸帆認為,或許我們應該回到現實的出發點,思考智慧是什麼。深度學習科技其實是對人的認知過程的類比,是機器學習人對資訊進行分層學習、消化、分類的過程,在機器類比之後產生的結果。首先要認識人類自身,才能製造出接近人類、超越人類的機器以及智慧形態。

科幻作家克拉克曾說:“我們總是高估了某項科技在短時間內帶來的影響,但是低估了它在長時間內帶來的衝擊。” 對於 AI 也是一樣,很難想像 AI 會短時間內取代很多工作崗位,但是它已經滲透到非常多的方面,AI 的存在對於文化領域、思想領域、藝術領域都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2018 年 10 月,全球第一幅參加藝術品拍賣的 AI 畫作《艾德蒙·貝拉米肖像》以 43.25 萬美元的價格成交。這幅畫是由巴黎一個名為 Obvious 的藝術團體利用人工智慧科技創作而成。在創作過程中,由 AI 生成了無數幅畫作,最後由人挑選出符合人類審美的畫作去拍賣。

(《艾德蒙·貝拉米肖像》)

2019 年 7 月,微軟的人工智慧微軟小冰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召開了她的首次個人畫展 “或然世界”,這是微軟小冰以對過往四百年藝術史上 236 比特著名人類畫家畫作的學習之後,呈現出的一場特殊展覽。

(微軟小冰畫展 “或然世界”)

AI 涉足藝術領域引起了很多討論,例如對於藝術價值的判斷把握在誰的手裡?有沒有可能未來這樣的尺度和標準不在人的手裡,而是在機器的手裡?AI 能够創造作品的時代,美和藝術代表什麼?作品的作者究竟是寫出程式的人,還是說機器學習的人類藝術家都可以算作作者的一分子?

最後,陳楸帆總結道:“AI 的本質是一種生產力進步。歷史經歷了運用自然力、機器力、電力、自動化和網路化的時代,最後是智能化的時代。” 在 AI 科技開始廣泛運用的未來,AI 也將逐漸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先進生產力。

對於未來應該如何與 AI 共存的問題,陳楸帆認為:“人類必須接受與 AI 共同管理、甚至接受 AI 管理的未來,這是我相信的未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個體所產生的不確定性或者負面因素,保證局部最優解甚至整體最優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