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職權修法藐視國會入罪 學者憂引爆寒蟬效應

立法院在朝野激烈衝突下三讀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與「刑法」,增訂官員不得「反質詢」、「虛偽陳述」等「藐視國會罪」,引發擴權疑慮。有學者質疑,藍白強推的「藐視國會」構成要件不清、認定不明、態樣眾多,未來不僅難以執行,也恐引爆寒蟬效應、亂象叢生,「政治問題司法化」,剛上路的新內閣施政勢必受到衝擊,朝野也將持續陷入激烈攻防中。

藐視國會罪虛偽陳述可關1年 學者批擴權

藍白合推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在朝野數波激烈衝突、攻防下三讀通過。其中,增訂「藐視國會罪」,並入「刑法」,規定政府官員「質詢之答復,不得超過質詢範圍之外,並不得反質詢」,未來被質詢者,除國防、外交事務有明顯立即危害,或依法應秘密的事項並經主席者同意者外,不得任意缺席、拒絕答覆、拒絕提供資料,或有藐視國會等行為。若違反,最高可處20萬元罰鍰。此外,政府人員於立院受質詢時作虛偽陳述者,還可依法追訴其刑事責任,最重關1年,引發10萬公民包圍立院,抨擊「國會濫權」。

蔡榮祥:『(原音)是不是我的意見跟你不一樣?或是剛剛委員你問的我有疑問,或是委員你這樣講不對,我們有什麼樣的資訊…如果這樣都會被訂為反質詢,這會有很大的爭議。當然官員有虛偽陳述,用虛假的資料,當然這就是可以討論,但一下子就要訂到刑法去,我個人認為是擴張自己的權力。』

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直指「藐視國會罪」中明訂「不得反質詢」,但何謂「反質詢」?法條中卻沒有明確定義。他也進一步質疑,國民黨司委會召委吳宗憲面對媒體提問「何謂反質詢」時稱,「待未來完成立法後,會提出許多案例再向人民說明」,凸顯他根本不知道反質詢的定義,而要法官決定,這是荒謬立法、自找麻煩。蔡榮祥說:『(原音)這個邏輯真的很瞎,你立法要通過的立法目的要寫清楚,當然法官會參考,他現在都沒寫清楚,態樣要寫清楚,現在都沒討論,我也不知道什麼是反質詢,法官怎麼參考,就是自由心證,最後有個案子法官不起訴,他又回過頭來去告國家,這是自找麻煩。』

唇槍舌戰算反質詢?學者批濫用免責權累積個人聲望

蔡榮祥也批評,民主國家的質詢與提問往往都是唇槍舌戰,但藍白單方面針對官員制訂「不得反質詢」等藐視國會規範,卻沒有規範國會議員本身在國會可能出現的脫序行為,無疑就是「擴權」。蔡榮祥指出,像先前國民黨立委在議場內丟豬內臟,或是代投票等爭議,其實都算藐視國會的行為,應移送紀律委員會處置,但目前的「藐視國會罪」只單方面針對行政官員,卻沒有規範到立委可能出現的紀律問題,不僅是濫用免責權來累積個人聲望,甚至是威權立法。蔡榮祥說:『(原音)我跟你有點激辯是不是反質詢?他們的界定是耶,那就乾脆不要講話,好、是,就這樣,那就失去質詢的意義,質詢的意義就是一問一答,當場修理官員。可是以前小英總統(蔡英文)當陸委會主委時,有立委問她,她也是立刻回回去,非常睿智、激鋒回回去,站在他們定義,這也是反質詢,你怎麼可以跟我辯論呢?其實這是很糟糕的立法。』

藐視國會、反質詢定義不明 寒蟬效應即將引爆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沈有忠也擔憂,虛偽陳述、實問虛答等「藐視國會」在沒有前例可循下,該由誰來判定?未來只要主席同意、5位立委連署就能成立,容易流於主觀判定,一旦有了第一起「藐視國會」的案例,就會正式引發寒蟬效應。沈有忠說:『(原音)藐視國會接下來用刑法定罪,要罰鍰甚至可以抓去關,外界擔心模糊、沒有明確指標,就算是指標,陳述、移交文件有缺,也會形成藐視國會或調查弊端。這裡面很多欠缺討論,二方面是太過模糊,政治問題模糊但要用司法解決,造成被判藐視國會或文官背負心理上很大的政治上的責任。』

藐視國會不是玩假的 學者憂藍白已鎖定目標

沈有忠甚至質疑,以朝野不信任的狀況下,藍白特定的國會議員,恐怕已針對特定的內閣閣員設定目標,想方設法激怒對方觸及「反質詢」,他憂慮如此政治化的操作,「藐視國會」將成為政黨競爭的工具。沈有忠說:『(原音)他就故意設計你無法回答的問題,答詢過程中想辦法讓你生氣,一來一往過程中很容易被認定是藐視國會。藍白設定這樣的法案也不是設計好玩的,不惜得罪公民下也要強推的法案,將來一定會讓法案正式被運用,下次官員質詢時,馬上短時間內就會出現第一個案例。』

蔡榮祥也示警,「藐視國會」相關惡法通過後,影響甚大,未來民進黨若成為國會多數,國民黨的官員勢必也會受到規範,只要不合我意的答詢就是「藐視國會」,國民黨會陷入「商鞅變法」的窘境,自己也會受害。

律師:藐視國會恐成藍白募款利器 歐洲商會也示警

百位法界學者連署抨擊「國會職權」法案違憲、擴權,律師黃帝穎也透過臉書發文示警,在台投資超過700億美元的「歐洲商會」已對藍白制訂「藐視國會罪」提出警示,「公司管理層則須理解,拒絕與立法院合作調查的風險,不管立意多良善,這些行為都可能觸怒立委」,他也提醒,「藐視國會罪」將質詢、調取文件及聽證擴權至人民,「藐視國會罪」將成為藍白募款利器,企業、人民面對連被判刑入獄都不怕的更生人立委,以「募款」之名行「恐慌勒索」,被迫「花錢消災」恐成常態,將重傷台灣經貿發展。

國會職權法案爭議多 未來決戰憲法法庭

民進黨團已宣示,「一定會提出釋憲」,行政院也表態會研議「提出覆議」,總統是否會如期簽署讓法案如期生效,也是下一階段的觀察重點,再加上公民團體也宣告仍有公民複決、罷免濫權立委、強化國會監督與強化民主防衛等行動方案,並稱「台灣民主未死」,呼籲公民不要放棄,釋憲、民間反制的主戰場儼然將隨之登場。

黃帝穎認為,行政院提起「覆議」,是讓藍白違憲擴權法案有「懸崖勒馬」的機會;但藍白過半,依據憲法增修條文規定,只要2分之1決議維持,政院就要接受,所以如果藍白對違憲擴權執迷不悟,後續當然就是決戰憲法法庭,法界先前針對擴權法案發出的「程序瑕疵與內容違憲」的聲明,將能撐大法官守護民主憲政。

不過,沈有忠對於未來政局仍不免感到憂慮。沈有忠說,雖然相關法律案通過後,還有一段「拖延時間」,但緊接著登場的新內閣施政總質詢、總預算審查、大法官人事同意權、NCC人事同意權等案仍可能會面臨卡關,短則半年、長則1年,朝野間將繼續為了「國會職權」相關法案的通過陷入激烈攻防,新政府施政勢必受到衝擊,社會也要有到處都是戰場的心理準備。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英美等5國對藐視國會規定及罰則不一 均無明定「反質詢」法律責任
國會職權修法釀紛擾 黃國昌:未背棄改革承諾 為努力不夠致歉
國會職權修法三讀 民進黨團將聲請釋憲 籲憲法法庭做緊急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