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浪潮來襲 世界將變得不一樣
美國總統大選川普大勝,不僅贏得選舉人票,還贏得普選票,可說是贏得漂亮。不僅如此,共和黨也將贏得參、眾兩院,川普可完全執政。由於川普的外交政策、經濟政策和拜登南轅北轍,這個被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稱為「紅色浪潮」的選舉結果,將讓美國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世界也會變得不一樣。
這次大選的意義並不是傳統的兩黨政策之爭,也不是誰更能治國的領導力之爭,而是草根與菁英的觀點之爭。選民認為在政客帶領下,現在「美國走錯了路」,想要「改變」,才在這次投票中表現出來。
事實上,2016年川普出乎意料的勝選,就被認為是草根的勝利。選後有人以《鄉下人的悲歌(Hillbilly Elegy)》這本書的熱銷來解釋川普的勝選。這次大選川普直接將該書作者范斯提名為他的副總統,表明他對草根利益的重視。
因此,川普所以能捲土重來,是他的選民知道他沒有變,也不會變,依然代表草根利益,才會願意繼續支持他。他的選民基礎不斷擴大,現在的共和黨已經變成「川普黨」,在7月的共和黨提名大會上,建制派政客幾乎都沒露面。不僅如此,這些共和黨菁英甚至還表態力挺民主黨,對抗川普。
這是為什麼賀錦麗接替拜登參選後,聲望會奇蹟式陡升的原因。這位上任後支持率一度跌到有統計數據以來最低的28%,被批評為「最不受歡迎的副總統」,在沒有政績、沒有提出政見,也沒有展現任何治國能力的情況下,一參選就受到近乎瘋狂的支持,主流媒體一致吹捧,就是因為她獲得美國包括民主、共和兩黨建制派菁英的一致支持。
這些建制派菁英知道,川普是玩真的,不是嘴巴說說。他會打壓盟友、阻止與停止戰爭、減少國際事務的干預與對抗,將資源轉回國內;這將牴觸許多菁英的既得利益,因而兩黨建制派才會聯手抵制他。這場選舉不是川普與賀錦麗的競選,而是川普與反川普之間的對抗。從這角度觀察,才能理解川普勝利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以及他完全執政後,將如何改變這個世界。
首先,雖然許多觀察者認為,「抗中」是美國兩黨共識,無論誰當選總統都不會變。但這觀點有誤。因為「抗中」是美國兩黨「菁英」的共識,不是川普的。如果他有意繼續強烈「抗中」,和中國友善的馬斯克不會那麼大力支持他。他競選期間不見對中國的敵意,反而多次強調他和和習近平主席的關係很好。
從川普競選言論與政策主張來看,他的中國政策應是合作大於對抗。不確定他會不會鬆綁「小院高牆」的貿易限制,但他想賣更多東西給中國是可以確定的。川普還希望中國企業來美國設廠,以增加就業機會強化美國的製造業。他要對中國商品課60%的高關稅也是要達到這目的。 其次,他想要減少財政支出,在國際事務上就要開源節流。開源的部分就是增加盟邦的駐軍費,至於對台灣的「保護費」只是概念,如何收還要再談。節流的部分就是停止戰爭支出。如此不僅烏克蘭戰爭要停,中東戰爭也要停。川普對以色列,不會像拜登那麼「要什麼給什麼」。雖然傳統上共和黨和以色列的關係更為密切,但那是「菁英」,不是代表草根利益的川普。
第三,在「美國優先」理念下,川普將所有外國,包括盟邦都視為競爭對手,所以他主張全面增收關稅,當然也不會提供盟邦公共財。之前和拜登政府合作愉快的歐盟、日本、韓國、菲律賓,恐怕需要重新適應。如果川普真的成立「政府效率委員會」,由馬斯克領導來削減不必要開支,馬斯克權力將很大,甚至可能超過負責外交的國務卿。
8年前川普是政治素人,不得不用建制派官員,許多事想做卻做不到。這次他有范斯和馬斯克協助,情況將會不一樣。川普想拔除建制派官員換上支持他理念的新人。但美國深層政府勢力根深柢固,川普能如願改變美國政治生態,進而改變世界嗎?還是有很高的不確定性。(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