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近半青少年憂鬱 與社群媒體有關

紐約市衛生局(DOHMH)在5月31日發布市府首份「心理健康狀況報告」,羅列市內各年齡段居民的心理健康問題,並表示民眾心理健康總體情況在疫情後已有改善,但相關病症治療機會不平等現象依然嚴重;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受訪青少年有不同程度抑鬱症狀,而每天使用社群媒體者,則有近三成出現中度至重度憂鬱症狀。

該報告涵蓋了從兒童和青少年到成年人的各年齡段數據,包括診斷率、幸福感指標以及可能影響這些結果的環境因素,如資源獲取和心理健康服務的使用情況等。

根據報告,在紐約市600萬成年人中,幾乎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人在過去一年內經歷心理健康障礙,此比例和全國平均水平相似。同時,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確診成年人曾接受治療,但仍有34%的人認為自己的心理健康需求未得到滿足,如治療資源無法獲取等。

報告強調,如今的治療機會不平等現象或由問診成本和社會恥辱感所致,且治療機會在不同社區之間「差異很大」,其中亞裔社區獲得治療的機會最少。

在成年居民中,醫療專業人員診斷出的心理健康主要問題包括焦慮症、嚴重抑鬱、躁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報告還說,疫情和經濟不穩定加劇了孤獨和悲傷的情緒,且18至24歲的年輕成年人所經歷的心理困擾和需要的心理健康照護更多。

在青少年群體中,有多數人表示擔心自己或家人有不幸遭遇發生,其屬於焦慮的表現之一。此外,調查發現,48%的青少年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狀,其中輕度抑鬱占 27%,重度抑鬱占11%。

數據也顯示,每天使用社交媒體的年輕人有90%的可能出焦慮現象,且每天使用社交媒體的青少年中有30%報告有中度到重度的抑鬱症狀。

市衛生局長瓦桑(Ashwin Vasan)表示,報告不僅顯示了部分社區存在的「嚴重危機」,還反映了疫情所造成的影響仍持續存在。他說,此結果說明市府需要立即採取行動,強化社區層面的心理健康干預措施和支持系統,並定期報告心理健康狀況。

報告建議,為青少年建立風險因素的標準篩查,並制定風險的篩查標準,以及解決社交媒體作為有害暴露的潛在危害、消除社會中汙名化問題等。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中國留學生航拍軍事設施 司法部罕見以二戰法律控6罪名
百日咳病患暴增 驚傳群聚感染
跨洋盜版蘋果手機退貨 中國詐團涉騙123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