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為用大矣哉

作者:朱振藩 (美食評論家)

照片來源:中央社
照片來源:中央社

我讀《金門縣志•土地志》,提到紫菜時,上面記載著:「藻體薄膜狀,為金門名產之一,產於沿海潮線帶,以復國墩一帶所產者最佳。」後聽故老們轉述,方知它和華僑密不可分,有其獨特地位。

紫菜是一種地衣類蔬菜烹飪原料,乃紅藻門,原紅藻綱,紅毛菜目,紅毛菜科,紫菜屬藻類植物的統稱。一名子菜、索菜、膜菜、紫英等。又因在採收新鮮紫菜經漂洗曬乾成為乾製品,後以其薄如紙張,所以也叫紙菜。

用紫菜入饌,中國始見於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正式成為貢品,當在北宋之時。此後之歷代文獻,均有採集及食用紫菜的各種記載。

目前中國市場上所供應的紫菜,有紫菜絲、方片、對折、大圓片、中圓片、小圓片和散紫條七種,都是加工後製成的成品,主供調味用。它雖屬於植物,卻有海味品的鮮香氣味,而且菜質脆嫩爽口。

用它燒菜,既可當成主料、配料,又可充作調味料,包卷料或配色料等。烹法則拌、熗、蒸、煮、燒、炸、汆湯都行,而以汆湯及涼拌,最受人們稱道及歡迎。

金門所產的紫菜,早年「均係天然產生,無養殖者。一、二月間採取,每年僅產三萬斤,外來旅客多購以轉餽親友。油炙煮湯,饒有風味」。

是以金門的「紫菜魚圓湯」、「海蚵紫菜湯」,均為湯菜雋品。

而今日、韓等國,或用紫菜製成軍艦壽司、手卷;或用它來包飯,皆受食客歡迎。金門則用來包炸過的芋頭絲,酥爽而脆,既富口感,且有聲韻。

紫菜營養豐富,中醫認為,它味甘鹹性寒,有化痰軟堅、清熱利尿、和血養心、潤肺去癆、清煩滌熱及促進人體代謝等功能。如能長期服用,對甲狀腺腫,俗稱「大脖子」、腳氣、水腫、疳積等,有一定之防治效果。

正因紫菜的重量極輕,宜於郵寄,且省運費,甚至可以瞞天過海,故能發揮一定作用。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本身是福建人,八年抗戰時,他在陪都重慶任職,見當地人常得甲狀腺腫。

當時重慶與淪陷區的上海、香港間,尚可互通平信,但不能通包裹。為了解決缺碘問題,他寫信給友人,請他們將紫菜夾入信紙內,再分批寄出,居然一一收到,使大後方居民,免於甲狀腺腫之苦及滋生。

此外,關於「僑匯」問題,曾兩度駐守金門防務的胡璉司令官,在其《金門憶舊》一書中,指出:「人們都知道華僑在東南地區握有經濟權力,卻不知道這個小小金門,竟然在華僑社會中,擁有不可輕侮的地位……因此,『僑匯』繼續由南洋匯來,形成了僑眷們生活上所依賴的要素。」由此即可見「僑匯」對金門經濟的挹注,實在非同小可,亦具關鍵地位。

《金門縣志•華僑志》接著表示:「…出外謀生而一舉而翻身者,畢竟是少數。…有些僑眷收到『僑匯』時,常會自嘲說,這是典夫子、賣子錢,約略可見金門華僑在海外謀生的艱難。」所以,為了回贈「僑匯」,金門的僑眷們,常用紫菜寄去僑居地,既可慰其鄉愁,且又方便料理,同時所費無多,可謂一舉而三得。

基本上,林森之舉,解決的是身體問題,而僑眷們所為,則是撫慰「番客」的心裡,層面雖然不同,卻是方便法門,大有功於人群。

上等的紫菜,須表面光滑滋潤,呈紫褐色或紫紅色,片薄不黯淡,大小均勻,入口味鮮不鹹,有紫菜特有的清香。金門所產者,皆符合以上條件。

另,乾製品的紫菜,容易吸收水份,易受潮而變質。是以凡曬乾後,務必裝入食品袋或鐵皮桶內貯藏,以保品質無虞。那些遠寄至海外者,自然更須注意及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