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 藍綠懸崖勒馬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民主是人民以一張一張選票建立起來的,民進黨年初失去國會主導權後,迄今仍妄想維持一黨獨大的威權,不但於國會使盡杯葛、干擾手段攪亂議事,甚至召集群眾進行青鳥行動,企圖以「偽民意」影響社會視聽,以遂成獨霸的心願。

國會改革的覆議不出意外是不會過關的,民進黨早已心裡有數,因此他們展開的全台宣講,顯然是有「一石兩鳥」的別有所圖。一來是想藉此營造氣氛鋪排2026地方大選,更是想利用罷免洗雪前恥,奪回立院掌控權。

台灣選舉制度明訂有「罷免」的條款,此舉自然無可厚非,但如果是因為選輸不甘心,或是由於不同政治立場作祟,稍有不滿就以罷免為手段,這樣的民主恐怕將會引發不可承擔的後遺症,以致扭曲民主「選賢與能」的真諦。

罷免雖是民主選舉的制度,但其實是雙面刃,其原意本在罷免若干失德失能、不稱其位的政治人物,但若操作過頭,不僅會流於意氣之爭、意識形態之爭,對方亦可能選擇標的性人物罷免。是以,國民黨也開始蘊釀罷免動作,執政黨與在野黨的惡鬥赤裸裸搬上檯面,民主的良性競爭,反而成為惡性的拚搏,非得鬥個你死我活不可,這真的是我們一直炫誇的民主嗎?

自2016年罷免門檻降低後,罷免就成為政黨惡鬥的利器,以現階段的政黨實力來說,第一、二階段的程序,顯然都是可以輕易完成的,問題是第三階段的成功與否,其實與被罷免對象的賢愚與否無關,而是取決於對此人的好惡,以及資金的投入。「選錢」已令人詬病,連罷免都還是不免於貲財上相較量,簡直就是將民主當生意場、當兒戲了。

台灣的選舉頻率已非常密集,如果又進行罷免,隨後就必須重選,等於同一個席次,必須經由3次劇烈的攻防才能告一段落,這不但虛耗公帑,更容易激起仇恨與對立,無論成功與否都將撕裂社會,後遺症豈容小覷?

但以目前兩黨的對立趨勢而言,民進黨是吃了秤陀鐵了心,非得進行罷免不可了。兩黨惡鬥,全台選民如同被操縱的傀儡,隨其風向而被擺弄著,未來發展會如何?真教人不敢臆測了。

罷免權必須慎之又慎,偶一為之,可以做為政治人物的惕厲,但如果用以洩憤、鬥爭,則將脫離正軌,成為一種巧門。選舉雖是必須各自使出渾身解數以求勝選,但堂堂正正於選舉日做一對決,才是真的敢於面對民意的正當途徑。藍綠兩黨要懸崖勒馬,莫再為一己之私,扭曲了民主的真義。(作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