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強勁擴張 世銀上調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至2.6%

由於美國經濟強勁擴張,世界銀行 (World Bank) 上修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不過也警告,到 2026 年整體經濟成長仍遠低新冠疫情前的水準,而且氣候變遷、戰爭和高債務將損害占全球大多數人口的較貧窮國家。

根據世銀周二 (11 日) 公布的《全球經濟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報告,該行將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從 1 月的 2.4% 上調至 2.6%,主因是美國經濟擴張強勁,而 2025 年的成長預測則維持在 2.7% 不變。

世銀預測 2025 年和 2026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均為 2.7%,遠低於新冠疫情前 10 年 3.1% 的全球平均,未來 3 年的利率仍將是 2000 年至 2019 年平均水準的一倍,這可能抑制經濟成長並給借入美元的新興市場國家增加債務壓力。

至於通膨方面,世銀預估今年全球通膨率將會降至 3.5%、2025 年則降至 2.9%,下降速度比今年 1 月預測的還要慢。這意味著主要央行可能會對降息態度保持謹慎,按照新冠疫情前的標準衡量,利率可能保持在高峰,2025 年至 2026 年的平均水準約為 4%,這也透露「更長時間高利率」的情景。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指出到 2026 年,占全球人口和國內生產毛額 (GDP)80% 的國家經濟成長將低於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準。此外,全球最貧困經濟體的前景更加令人擔憂,面臨沉重的償債負擔、有限的貿易和代價高昂的氣候變遷等,這些國家將持續需要國際援助。

世銀首席經濟學家吉爾 (Indermit Gill) 說:「好消息是,全球經濟正在穩定,而且速度快於我們 1 月的預期,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經濟出乎意料的強勁。不過現在的成長路徑比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前低,對於最小和最貧窮的經濟體來說,無論是在穩定還是成長方面,情況都不容樂觀。」

吉爾指出開發中經濟體在努力吸引私人投資、減少公共債務、改善教育、衛生和基礎設施以及應對衝突和氣候衝擊時所面臨的挑戰,其中有資格獲得世界銀行國際開發協會無息貸款的 75 個國家將需要國際支持。

世銀也強調各國面臨的全球貿易疲軟的風險。儘管今年貿易成長將從去年的停滯有所回升,但該行預測,到 2024 年貿易成長將達到自 1990 年代以來最糟糕的 5 年。

世界銀行表示:「與近幾十年相比,貿易前景仍然黯淡,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貿易限制措施的激增和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增加。」

美中今年經濟增速上修 日本下修、歐元區持平

由於美國強勁需求和更高的通膨數據推遲聯準會 (Fed) 降息預期,美國經濟連續第二年無視經濟衰退預測。

世銀目前預估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為 2.5%,與 2023 年增速相當,遠高於該行今年 1 月預測的 1.6%。世銀指出,自 1 月發布預測以來,全球經濟成長量中約 80% 來自美國。

與此同時,世銀將中國今年經濟成長預期從 1 月的 4.5% 上調至 4.8%,主要原因是出口成長抵銷國內需求疲軟。不過該行預估,由於投資人和消費者信心疲軟、房地產業持續低迷,2025 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 4.1%。

另一方面,日本今年經濟成長預測遭世銀下修至 0.7%,先前 1 月預測為 0.9%,原因是消費成長疲弱、出口放緩和旅遊需求走穩。

由於能源成本高漲和工業生產疲軟,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仍維持在 0.7% 不變;印度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則因國內需求強勁,從 1 月的 6.4% 上調至 6.6%。

地緣政治為全球經濟成長最大下行風險

世銀表示,除長期利率較高的情況外,全球經濟前景面臨的最大下行風險包括加薩地區和俄烏衝突的更大外溢效應。

倘若中東爆發更大範圍的戰爭,可能會進一步擾亂航運,推高油價和通貨膨脹,同樣的俄烏戰爭路徑的更多不確定性也可能擾亂石油和糧食市場,同時抑制對鄰國的投資。

世銀認為,地緣政治對抗推動的貿易限制不斷增加,也可能阻礙全球貿易額成長的復甦。去年全球貿易額成長僅 0.1% 左右,幾乎難以察覺。世銀預估,今年全球貿易額將反彈至 2.5%,高於 1 月預測的 2.3%。

不過報告稱,許多國家保護主義和產業政策的上升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效率低下,並減少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另外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進一步下滑將阻礙成長,尤其是大宗商品出口國和貿易密集型經濟體的成長。

更多鉅亨報導
〈美股早盤〉市場情緒謹慎 主要指數開低
無畏歐盟電動車關稅調查 中國乘聯會稱不影響車商歐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