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FDA核准第2款阿茲海默新藥》可望減緩3年失智進展速度 專家:「2副作用」仍要注意

6日美國FDA核准第2款阿茲海默新藥Lecanemab,可望對阿茲海默症患者帶來新希望。(圖片來源/himiko@photoAC)

今年1月6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百健(Biogen)藥廠與日本衛采(Eisai)藥廠合作開發的新阿茲海默症藥物「Lecanemab」(美國上市藥品名:Leqembi),這是美國FDA核准的第2款阿茲海默症藥物,消息一出獲得高度關注。

2021年6月7日Aducanumab(美國上市藥品名:Aduhelm)是美國FDA核准的第一款阿茲海默症新藥。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縮寫:AD),俗稱早老性痴呆、老年痴呆,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此病症佔了失智症中6-7成的成因,是一種大腦神經退化而導致失智的疾病,而乙型類澱粉蛋白(amyloid beta, Aβ)在腦中的堆積,被認為是致病的主因之一。

過去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阿茲海默症藥物研發、臨床試驗結果良好的消息,都讓病患和家屬引頸盼望,但這些藥物不一定能成功上市或實際被使用,臨床使用效果也不如預期。為什麼Lecanemab這支藥物此次可以獲得重大關注?與先前阿茲海默症藥物相比有何不同?效用、副作用為何?值得期待嗎?

(延伸閱讀:亞堅會論壇》疫情3年對人類的啟示?前白宮官員博明:民選領袖必須對選民負責 )

新藥臨床結果讓神經退化疾病研究大突破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整理相關資料,專家分析認為此藥在每個臨床試驗階段都達到預期療效目標,且有顯著延緩阿茲海默症的認知功能下降,證實阿茲海默症研究方向之一的Aβ堆積物的確是病因,對研究神經退化疾病領域與患者都是重要突破。

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廖永豐指出,Lecanemabc會獲得重大關注的原因在於,這是首次有阿茲海默症藥物在每個臨床試驗的階段,都達到預期療效的指標,「FDA的批准,會激勵更多研究以提升類澱粉蛋白的清除效率為阿茲海默症藥物研發的主要策略,我們也應該投入開發其他非抗體藥劑型的小分子藥物來提升類澱粉蛋白的清除效率。」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陳韻如表示,「這是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顯示針對科研發現的類澱粉蛋白病理機制上用藥,確實在病人身上有效果,日後可進一步針對此機制發展其他的藥物及合併治療。」

陳韻如也指出,Lecanemab首次在臨床試驗顯著的延緩阿茲海默症的認知功能下降,更告訴世人Aβ堆積物是真切的病因,「這項成果無疑為其他也有蛋白質堆積物的神經退化疾病,如帕金森氏症、漸凍人、額顳葉失智症、亨廷頓氏症等注入一股強心針。」

陳韻如解釋,Aβ的特性是從蛋白質單體,漸進集合成有毒的多倍體堆積後沉積在腦中形成老年斑塊,「但因為過程中形成眾多不同型態的堆積物,至今科學家並沒有辦法確切解出具代表性的更小結構(如寡聚體或原型纖維),所以Lecanemab和前一代也通過FDA批准的阿茲海默症藥物Aducanumab,兩者雖都是Aβ抗體藥物,但基因序列、辨認的抗原種類可能不同,導致臨床試驗效能上的差異。」

新藥可望減緩失智進展速度3年

台北榮總一般神經科主任傅中玲根據藥廠公布的第3期臨床研究結果指出,「這應該是自2003年後爭議最小的阿茲海默症3期臨床試驗,預測模型顯示Lecanemab可能減緩疾病進展速度2.5到3.1年。」

至於這款藥物是否會引發副作用?

傅中玲提到,試驗數據表示副作用腦腫脹發生率12.6%、出血17.3%,安慰劑組為8.7%,但多半無症狀,「比較令人注目的是3例死亡個案,其中1例是中風使用tPA血栓溶解劑治療後大出血,另一例是因心房顫動同時使用抗凝血藥物,肺部出血後停用抗凝血藥物,但又使用肝素治療心房顫動和心肌梗塞。」

傅中玲提醒,腦出血的原因究竟是Lecanemab還是這些影響凝血機轉的藥物,仍需更多個案釐清,使用凝血劑的病患是否不宜使用此藥物,也需要更多資料才能解答。但她仍表示感謝這些藥物的努力,讓阿茲海默藥物朝更好的治療又往前邁進一步。

專家表示此次新藥獲FDA批准,會激勵更多研究以提升類澱粉蛋白的清除效率為阿茲海默症藥物研發的主要策略。(圖片來源/DarkoStojanovic@pixabay)

副作用「腦水腫、腦出血」頻率較高仍要注意

廖永豐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第3期臨床試驗研究報告說明,Lecanemab的治療效果吻合大多數人的正向期待,「雖然已比前一代Aducanumab抗體藥可能引發出血、腦腫脹等的副作用風險大幅降低,但還是會讓部分醫師及病人家屬們對接受這項抗體藥的治療產生疑慮。」

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鄭菡若也說明,「Lecanemab的副作用比同為Aβ抗體藥的Aducanumab降低許多,但腦水腫與腦出血的頻率仍較高,可能與抗體藥移除Aβ斑塊過程中破壞到腦血管管壁和使用抗凝血劑有關,而此類不良反應中,以特定基因(APOE E4/E4)的患者佔多數,突顯出基因背景對於治療效果的重要性。」鄭菡若建議,未來治療與研究方向除了需要與精準醫學做結合,治療前也需以腦影像與基因檢測的數據為基礎制定治療策略。

台北榮總失智症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寧提醒,「雖然Lecanemab減少腦內類澱粉沈積和臨床治療的效果比Aducanumab顯著、產生的副作用也相對較少,但Lecanemab的實際療效和副作用,還待真正上巿在臨床使用一段時間後才能證實。」

由於目前臨床發展藥物的治療對象大都針對阿茲海默早期階段,且40%的失智可預防,她提醒民眾應多警覺失智的早期症狀,包括對於發生過的事完全忘記、無法記住記憶測試中的物品、性情改變、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變差、空間判斷能力變差、認知功能退化到會影響正常生活等,不要等到症狀明顯到中重度才求醫。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對習近平不信任?MSCI中國指數2個月大漲50% 美國基金仍減碼中國股票
博明X李喜明》提升戰備並非挑釁中國 而是台灣民主阻礙習建立「印太帝國」
租賃條例修法三讀通過》租屋市場邁向健全化 住宅租賃契約全面適用消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