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與心血管病》胸悶未必是心血管疾病 尤其是年輕人

胸悶一定是心血管疾病?國泰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冠任表示,不一定。大部分出現胸悶的人經診斷是沒事的;尤其是年輕人,多數與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神經痛、肌肉痛等)有關,而有些心律不整、瓣膜問題(二尖瓣脫垂)也會引起胸悶。容易緊張、壓力、精神緊繃時也會有胸悶不舒服的表現。當上述問題排除掉後,才可能與心臟問題有關。 出現怎樣的胸悶可能是有心臟方面疾病?要有危險因子,再看其胸悶時疼痛的表現。陳醫師表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患者、抽菸、肥胖、年紀大、家族史等,都是危險因子;通常醫師會先詢問患者的基本資料,若都沒有上述的危險因子時,得到心臟病的機會不高;原則上,有危險因子的人都應小心。 有上述危險因子,且有悶痛(非刺痛),像有石頭壓著似的,或者不能說話、呼吸不順等,悶痛時間持續半小時以上,每次活動(爬山、爬樓梯)時會引起胸悶不適,休息時才能得到緩解。嚴重者,甚至會冒冷汗、肩頸背感到疼痛。 在胸悶檢查方面,會先詢問患者基本資料後,通常會先進行基本的心電圖、X光等,以排除嚴重狀況,像是氣胸、心肌梗塞等;若仍懷疑有其他問題(如心律不整等)時,則會進一步做心臟超音波、24小時心電圖、運動心電圖等。進階的做完後仍懷疑有其他問題時,則會做核子醫學檢查或電腦斷層(電腦斷層需自費,約2萬元左右)。若檢查出有狹窄時則須做心導管。 平常走路時,如果動不動就出現胸悶、很喘、冒冷汗等症狀,最好盡快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表示,臨床上發現,不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極端不適、進入急診之前,平常生活上已經出現一些徵兆,只是沒有及早發現、就醫,等到進入急診,病情往往很嚴重,且治療更為棘手。 吳彥雯主任表示,常見急性心臟病、心血管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急性心肌梗塞除了胸悶、胸痛、冒冷汗等症狀,有些人還會出現背部、肩膀、下巴有緊縮感、噁心、嘔吐、心悸等症狀,相關症狀出現越多,越可能為急性心肌梗塞。 吳彥雯主任指出,大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心肌缺氧患者為非典型症狀,患者年齡多半較大,以女性、糖尿病患者居多,患者可能出現喘、肚子痛、心臟亂跳等症狀。 吳彥雯主任表示,並非所有胸悶都是心血管疾病所造成,但如果有抽菸習慣,或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問題、過去曾做過心導管、心繞道手術、有心臟病病史,一旦有胸悶症狀,就要提高警覺。 當出現胸悶等症狀,休息也沒有好轉,情況越來越嚴重,就要盡快就醫=;吳彥雯提醒,有些心血管疾病患者有舌下含片(硝化甘油),當出現胸悶症狀時,可以先含一片,等五分鐘如果沒改善,再含一片,再等五分鐘,症狀若還是沒改善,在含第三片的同時,就要馬上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