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下垂體腫瘤壓迫視神經!恐致盲…醫曝「3大診斷方式」:女性更易患

腦下垂體位於腦部中央,分為前葉和後葉,主要掌管人體的內分泌系統,調控八種賀爾蒙的分泌,包括生長發育、尿液代謝、乳汁分泌、甲狀腺、腎上腺和性腺等功能。當腦下垂體長出腫瘤時,可能導致內分泌功能失衡,或是壓迫視神經造成視覺功能受損。

腦下垂體位於腦部的中央位置。(示意圖 / 123RF)

謝炳賢醫師在其臉書專頁《守護家人的帶刀侍衛 謝炳賢醫師|宜蘭神經外科推薦 礁溪診所 陽明醫院 頸椎 腰椎 微創手術》進一步解釋,腦下垂體腫瘤是長在腦下垂體腺的腫瘤,屬於腦部腫瘤中常見的一種。大多數為良性,惡性腫瘤的風險較低。好發在30-50歲的成年人,女性患者的比例高於男性。

 

腦下垂體腫瘤的症狀有哪些?

腦下垂體腫瘤可分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功能性腫瘤主要影響內分泌功能,常見症狀包括泌乳激素過高、肢端肥大症、庫欣氏病,或甲狀腺相關的症狀如心跳加快、怕熱以及易出汗等。非功能性腫瘤則是細胞增生,不會影響賀爾蒙,但腫瘤增大可能會壓迫視神經或視交叉,導致視野缺損或視力模糊。

 

如何診斷腦下垂體腫瘤?

診斷腦下垂體腫瘤主要有三種方法:賀爾蒙檢查,用於檢測腫瘤是否分泌異常;磁共振掃描(MRI)或電腦斷層掃描,提供詳細的影像,更精確知道腫瘤位置及大小;視力檢查,用於視力異常的患者,一方面是要確認狀況,另一方面則是為後續追蹤檢視。

 

腦下垂體腫瘤是否需要開刀治療?

治療腦下垂體腫瘤的方式取決於腫瘤的大小和類型,主要包括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和手術治療。目前最常見的手術是經鼻內視鏡手術,通過口腔或鼻腔進入,切除腫瘤,不僅提高手術的精確度,也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機會,同時也避免了傳統開顱手術的風險。

腦下垂體腫瘤的治療方案通常需要根據腫瘤的性質、大小和患者的整體狀況來制定。醫生會評估每種治療方法的風險和效益,並根據患者的特定情況制定最適合的治療計劃。

更多每日健康報導
喝「這種咖啡」腰圍直接瘦6公分!絕對不是超難喝的黑咖啡,這麼好喝還能瘦,太沒天理了吧!42歲無病史卻罹患乳癌三期,醫生竟神回:妳得癌症就是因為「不生小孩」!真相讓她一秒崩潰!常吃不老!只要常吃「這2種」抗氧化食物,身體變靈活了、心靈也輕鬆了,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