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流感、腸胃炎⋯醫籲小心!盤點9個近期你一定要注意的流行疾病

腸病毒流感腸胃炎等病毒來勢洶洶,加上強制配戴口罩令已在19日解除,醫師示警,近期門診人數有上升的趨勢,有些家庭甚至一人生病、全家中獎,吃盡苦頭。Yahoo奇摩顧健康盤點近期流行的九項疾病,帶你一次認識,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感染風險!

相關新聞》強制口罩令解禁 醫師示警「三大病毒」恐趁虛而入

Young asian woman taking temperature with digital thermometer while sitting in bed. Covid-19 infected people stay in their rooms alone for safety, not infect people in the house.
腸病毒、流感、腺病毒感染,都可能出現發燒症狀,建議盡早就醫並對症下藥,才能早日恢復健康!(示意圖/Getty Images)

腸病毒患者通常會出現輕微呼吸道感染、發燒、肌肉痠痛、腸胃道不適等。已知腸病毒至少有60多種,感染不同型別,可能引發的症狀與併發症不盡相同,如克沙奇腸病毒典型症狀包含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腸病毒71型則最容易侵犯神經。

腸病毒通常從3月開始流行,暑假達到高峰,5歲以下幼童是高風險群。疾管署提醒,腸病毒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及疫苗,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勤洗手。如發現嗜睡(尤其在沒有發燒的情況下)、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性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有可能是腸病毒重症的警訊,務必盡快就醫。

流感症狀和一般感冒類似,但流感來得比較突然,症狀也更為嚴重,通常會有高燒、寒顫、頭痛、肌肉痠痛、倦怠等情況,影響範圍擴及全身;病程也比一般感冒長,約需一至兩周才能恢復。流感病毒傳染力強,各年齡層皆可能感染;尤其是嬰幼兒、長者和慢性病患者,確診流感可能併發肺炎、心肌炎、腦炎等重症,甚至有死亡風險,千萬不要誤以為只是小感冒,就放任流感病毒侵襲健康。疾管署呼籲,想要有效對抗流感,應盡早接種流感疫苗,平時用肥皂勤洗手、外出盡量戴上口罩。

腸胃炎可分為病毒型腸胃炎細菌型腸胃炎,常見症狀包含嚴重嘔吐和腹瀉、發燒、腹部痙攣及絞痛。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提醒,腸胃炎急性期應禁止飲食六至八小時,讓腸道休息;待噁心、嘔吐及腹痛改善後,可飲用少量溫開水,若無不適即可少量多餐,攝取易消化、溫熱、纖維少、低脂、無刺激性的清淡飲食(如白稀飯),後續也要留意適量補充水分或運動飲料,避免脫水現象。如有持續發燒、發冷、血便、黏液便、意識不清、劇烈腹痛、嚴重嘔吐以致完全無法進食、持續腹瀉超過兩天且每日超過五到六次,務必要盡速就醫。

諾羅病毒屬於病毒型腸胃炎的一種,常見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瀉、發燒,少數會有呼吸道症狀、頭痛或肌肉痠痛。即便患者病程只有二至三天,但因諾羅病毒傳染力極強,可藉由排泄物或嘔吐物人傳人,也很容易引發群聚感染,疾管署建議患者至少等症狀解除後兩天,再恢復上班、上學。

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諾羅病毒,感染諾羅病毒也沒有特效藥。提醒大家,想防範諾羅病毒,用餐前、如廁後請以肥皂清潔雙手,料理食材時也應仔細清洗並留意食材保存,盡量避免生食生飲。家中若有諾羅病毒患者,切記不要共食,可用稀釋漂白水消毒環境,受污染的衣物、床單也別忘了徹底換洗。

登革熱不會直接人傳人,主要透過病媒蚊叮咬,將登革病毒傳入人體。感染登革熱的典型症狀,包含突發性高燒(體溫≧38°C)、頭痛、後眼窩疼痛、肌肉或關節痛、出疹等,嚴重程度會依個人體質而有所差異;要是出現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嘔吐、呼吸困難、四肢溼冷、嗜睡、肝臟腫大、出血等徵象,務必盡快就醫。衛福部提醒,登革熱死亡病例,通常是因患者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內的水分(血漿)滲漏至血管外,進而引發重症、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在治療登革熱的過程中,多喝水非常重要。

防範登革熱,首要之務就是防止蚊蟲叮咬,可在家中裝設紗窗、紗門;戶外活動時穿上淺色長袖,並在皮膚裸露處塗抹經主管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生活上若能妥善回收用不到的容器、定期清掃住家周圍潮溼易孳生蚊蟲處、瓶器使用時加蓋、不用時倒置避免積水,也能有效防治登革熱。

日本腦炎同樣經由病媒蚊傳染,並不會人傳人。多數感染者沒有明顯症狀,僅約1%的感染者(以小孩及年長者為主)會出現臨床症狀。症狀輕微者會發燒、腹瀉、嘔吐或頭痛;嚴重者可能出現意識狀態改變、發高燒、全身無力、神智不清、運動障礙等現象,甚至有高達20%至30%的致死率,務必格外留意。

想預防日本腦炎,接種疫苗之外,避免病媒蚊叮咬也很重要。建議民眾在家中安裝紗窗、紗門,並裝設蚊帳,避免蚊蟲進入家中。戶外活動時,也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在皮膚裸露處抹上經主管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以防蚊蟲叮咬。

腺病毒在不同的季節感染,症狀會有所差異,春天、初夏的熱季節常合併結膜炎症狀,冬天的冷季節則多為呼吸道症狀。疾管署表示,腺病毒的症狀包含發燒、咳嗽、流鼻水、頭痛、喉嚨痛、支氣管炎、肺炎、結膜炎、腸胃炎、膀胱發炎或感染等;由於患者經常發燒超過一周,所以有「燒久姬」的別稱。

腺病毒會侵犯淋巴組織,造成咽喉扁桃腺、頸部淋巴結腫痛,容易跟腸病毒搞混。腺病毒引起的水泡與潰瘍面積大、數量少,多集中於雙側咽扁桃腺;腸病毒引發的水泡和潰瘍則小而數量多,常分布在嘴唇、舌頭及雙頰黏膜。提醒大家,腺病毒可能重複感染,酒精也殺不死,如廁後、進食前、處理食物前、接觸免疫力弱的長者及孩童前、接觸腺病毒感染者後,一定要確實用肥皂洗手,才能有效預防。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逾四年,新型變異株不斷出現。世界衛生組織(WHO)5月3日公告目前傳播變異株有XBB.1.5、XBB.1.16、EG.5、BA.2.86、JN.1,監測中變異株則有JN.1.7、KP.2、KP.3、JN.1.18。我國疾管署亦證實,台灣疫情有緩升趨勢,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兒科醫師陳敬倫提醒,新的病毒株KP.2可能會造成新一波流行,感染後非常容易傳染。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對民眾健康仍有不小威脅,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慢性病及免疫功能疾病患者等高危險族群,一旦出現症狀請即時快篩,把握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的黃金時期。

hMPV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流行高峰落在春季與初夏,常見症狀包含咳嗽、鼻塞、呼吸急促、發燒,可能合併腹瀉、喘鳴聲、結膜炎、中耳炎、皮膚疹、肝指數上升,在嬰幼兒、免疫系統較弱及年長者身上尤為明顯,甚至可能造成呼吸衰竭。如果發現有相關症狀,​​可前往醫療院所快篩。

提醒大家,hMPV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會藉由飛沫、接觸方式傳染,潛伏期約為三至六天,所有年齡層都可能反覆感染,千萬不能掉以輕心。hMPV目前沒有特效藥與疫苗,提醒民眾配戴口罩、確實洗手、適當清潔消毒、不用手觸碰眼口鼻、避免共用餐具,都有助於防範hMPV哦!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游婉琪

看更多相關新聞
腸病毒吃冰能治療、不出門就不會感染?疾管署逐一解釋打臉
KP.2恐成「新冠新一波流行」 醫:大人發燒高機率會篩出陽性
腸病毒急診人數創10年新高 今年累計逾2千班級停課
H5N1禽流感病毒突變「可空氣傳播」 恐擴散哺乳動物和人類

💪🏻2024健康生活大調查~填問卷抽萬元健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