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道檢測害怕嘔吐感!內視鏡再進化 軟管進階成膠囊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臨床上要揪出腸胃道疾病,病人得面臨傳統內視鏡檢查,但過程中吞嚥長軟管,容易引起強烈的嘔吐感,成為許多患者的惡夢。近年來,膠囊內視鏡推出後,成為患者的新選擇,只要吞入像藥丸大小的機器,即可進行8小時的腸道攝影,且膠囊內視鏡經1至3天會排出體外,過程中患者可自由移動,腸胃檢測也變得更加輕鬆、無負擔。


膠囊內視鏡檢測範圍廣 可提高病灶檢出率


現代人承受高度的生活壓力及精緻化的飲食習慣,增加罹患腸胃道疾病的風險及出血的機率,因此腸胃道檢測需求也大幅提升。食藥署表示,內視鏡為臨床上較常見之檢測方式,但傳統內視鏡檢查須吞嚥相當長的軟管,容易造成患者強烈的嘔吐感,另因多數內視鏡可重複消毒使用,若感控消毒程序有問題也會增加感染風險。


近年來內視鏡發展單次使用的膠囊內視鏡,提供了患者腸胃檢查新選擇,食藥署說明,膠囊內視鏡外觀大小似藥丸,內含攝影機,吞食後通過腸胃道系統可進行8小時的腸道攝影,經1至3天排出體外。過程中,患者可自由移動,影像透過無線方式傳輸到配戴的紀錄器。


食藥署也補充,傳統內視鏡檢測中,因受限於內視鏡長度,只能檢測到小腸3分之1的位置,病灶檢出位置有其局限性;然而膠囊內視鏡可完整通過腸胃道系統,檢測之小腸範圍更多,可提升病灶檢出率。


使用膠囊內視鏡要注意 機器遇1情況恐滯留體內


民眾要注意的是,膠囊內視鏡也有不適用的狀況!例如吞嚥困難、腸胃道狹窄、阻塞或穿孔的患者,食藥署也提到,檢測過程中須避免同時使用高頻電磁波產品,以免干擾影像傳輸,膠囊內視鏡亦可能滯留於體內未排出。民眾在接受檢查前,須由專業醫生評估是否適用,如使用時產生不適,或未於預期時間排出,應立即與醫生聯絡並前往醫院接受診斷,以免發生併發症。


食藥署強調,膠囊內視鏡屬於醫療器材,上市前須申請查驗登記取得許可證,始得輸入或製造。許可證核定內容可於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查詢(連結: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首頁>醫療器材>資訊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西藥、醫療器材、化粧品許可證相關查詢);如有發現醫療器材不良品,或使用醫療器材發生不良反應,請至藥品醫療器材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進行通報。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健保即將全面給付!SMA治療不能等 醫籲病友做好評估
▸講座報名/總是失眠、睡不好? 專家指導一夜好眠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