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器長大水泡 治療流程簡單復原快

人體腹部臟器長水泡是常見症狀,尤其以腎臟和肝臟水泡最多,而且年紀越大長水泡的比率越高。醫師指出,如果水泡超過10公分,就應接受治療,臨床上以導管置入引流後,再施以純酒精硬化的療法已十分成熟,較傳統開刀簡單,而且復原更快。

(龐清廉報導).

嘉義縣一名62歲婦人從半年前開始,覺得腰部有輕微漲痛,後來又出現發燒和泌尿道感染等問題,住院接受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腎臟長了一顆直徑約13公分的巨大水泡在作怪。另外一位也是60多歲的婦人,肝和腎臟也長了許多水泡,其中一顆大水泡直徑竟然超過17公分,比嬰兒的頭還大,因而造成患者長期上腹悶痛以及食慾不振。

嘉義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張弘育醫師表示,臨床上,腎臟和肝臟長水泡是常見病症,從病例統計發現,年齡越大臟器長水泡的比率越高。40歲以下患者有水泡的比率僅約3%,而60歲以上可以達到24%以上,70歲以上則高達35%都有臟器長水泡問題。肝腎臟的水泡大多是良性,但如果水泡太大超過10公分,就會產生疼痛、感染、消化不良等症狀,這個時候就需要治療。

上述二位60多歲的病人,先後都接受導管引流後,施以95%純酒精的硬化治療,治療結果十分成功。病人在短短幾天內就能出院,出院後門診追蹤,除了症狀完成改善,超音波檢查水泡也沒有再長出來。

嘉義長庚放射診斷科廖玉山醫師指出,如果有肝腎水泡問題,應該定期半年到一年追蹤一次,經醫師評估後,可優先選擇侵入性較小的導管引流後施以純酒精硬化的治療方式。目前這套治療方法已非常成熟,有完整治療流程,病患如果有巨大的水泡引發不適的症狀,可以經醫師評估後選擇治療,其優點是較傳統開刀治療簡單,而且復原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