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 工程師暴瘦20KG

周伯翰醫師用紅外光光譜儀檢測(右邊那台儀器),為患者做自律神經檢查,左邊螢幕顯示自律神經檢查結果,找出患者暴瘦原因。 (記者彭新茹攝)
周伯翰醫師用紅外光光譜儀檢測(右邊那台儀器),為患者做自律神經檢查,左邊螢幕顯示自律神經檢查結果,找出患者暴瘦原因。 (記者彭新茹攝)

進食就會腹絞痛嘔吐、常便秘 經紅外光光譜儀檢測大腦發現異常 對症下藥找回健康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名43歲工程師,因最近工作壓力大,出現腸胃功能失調,吃了東西就會腹絞痛嘔吐,時而出現便秘需要灌腸才能解便,跑遍各大醫學中心做了各種詳細身體檢查,包含大腸鏡、胃鏡、全身核磁共振,抽血過敏免疫檢查等,也檢查不出問題,從83公斤瘦到只剩63公斤。

日前這名工程師到中醫大新竹附醫身心科醫師周伯翰門診就醫,透過紅外光光譜儀檢測大腦功能,發現患者的前額葉功能因為壓力失去活性而出現憂鬱腦波,以及自律神經檢查發現患者屬於交感神經偏高,經過適當的藥物治療後,症狀兩週內顯著改善,可以正常享受美食,不再出現腹痛嘔吐便秘等症狀,體重已恢復5公斤。

周伯翰醫師表示,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患者的諸多身體不適,做遍各種檢查了,也找不到有實質病變證據的疾病。每位患者的症狀差異大,常見主訴包括失眠、肩頸僵硬、頭痛、頭暈、耳鳴、心悸、胸悶、喉嚨異物感、腸胃不適等,身體各處都可能會出現不適感,但做完各種檢查卻找不到任何異常。

周伯翰說,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群症狀表現,重要的是找到背後原因,約70%和焦慮、憂鬱與生活壓力有關,20%為營養素缺乏和荷爾蒙失調導致,10%則和腦神經退化疾病有關。

此外,不規則的生活作息,日夜顛倒的生活型態、抽菸喝酒,家族有憂鬱症或躁鬱症病史、個性易煩惱、急性子、要求完美的人格也是自律神經失調的高危險群。因此需要透過詳細的問診與檢查才能做出正確診斷,找出背後原因對症下藥治療。

周伯翰強調,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需要調整生活型態並且搭配藥物與心理諮商,輕度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可以藉由調整生活作息如均衡飲食、定時運動,如慢跑、瑜珈、太極拳等、旅遊、早睡早起、戒除不良生活習慣、補充營養品如魚油EPA、色胺酸等獲得改善,症狀較嚴重者則需要求助身心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藥物與心理諮商治療。

更多相關新聞
近半數台人「不適合喝酒」 醫示警:罹癌、失智症機率增
睡著動不了是鬼壓床?醫院揭背後真相 3族群要注意
不口服就沒事?外用藥也可能傷肝
記錄藥物過敏史 藥名、症狀最重要
愛吃高油糖 27%高中職生超重 4成「含糖飲料天天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