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安平古堡 尋古蹟訪名勝

記者王勇智/專題報導

安平古堡為臺灣最早的軍事要塞建築,為荷蘭人占領臺灣時所建,但這座見證300多年臺灣歷史的古城,經過戰爭與人為不斷地破壞,迄今真正屬於荷蘭時期的遺跡,大概僅剩古堡前方的磚牆殘壁城垣,以及城內的建築遺構了。

荷蘭人於西元1624年占領現今安平,並在當地建造臺灣首座城堡「奧倫治城」,後來又於1627年改名為「熱蘭遮城」。西元1662年,鄭成功驅荷復臺後,將此地改名為「安平鎮」,當時也稱為「王城」或「臺灣城」。

日據時期遭改建 古城幾乎全毀

清康熙22年(西元1683年)臺灣入清版圖後,政治中心逐漸移至臺灣府城(即今臺南市區),該城僅剩軍事價值,除保有砲臺設施外,並設有軍裝局以儲備軍火。後來清兵為建造億載金城,挪用城壁之紅磚,因而日漸荒廢;到了日據時期,日本人更將城垣剷平,改建紅磚平臺與日式海關宿舍,荷蘭時的城堡建築幾乎全毀於一旦。

八年對日抗戰勝利後,政府將該城改名為「安平古堡」;並在民國64年臺南市政府配合觀光年計畫,整修安平古堡範圍環境,即成為現今我們看到的模樣。

此外,位於安平古堡西側,有一座建於清道光年間、為當時清軍防範英軍入侵所設的安平小砲臺,砲臺組成分為主體及護城石堤兩部分。38年政府播遷來臺後,也曾在此地興築防禦工事,並於砲臺建造一座軍事碉堡;碉堡現今雖已經拆除,但在在顯示,安平地區在當時軍事戰略地位上的重要。

臺南市政府民國64年整修安平古堡範圍環境,成為現今的模樣。(記者王勇智攝)

安平古堡西側,有一座建於清道光時期的安平小砲臺。民國38年政府播遷來臺後,也曾在此地興築防禦工事。(記者王勇智攝)

八年對日抗戰勝利後,政府將此地改名為「安平古堡」。(記者王勇智攝)

安平古堡經過戰爭與人為破壞,迄今僅剩古堡前方的磚牆殘壁城垣,以及城內的建築遺構屬於荷蘭時期的遺跡。(記者王勇智攝)

清朝曾於此地設置軍裝局以儲備軍火。(記者王勇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