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最深刻的友誼 雙鍾書信錄《逆流》新編出版

《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新書發表講座臺北場大合影,前文化部長、中央社董事長李永得(中)也特別出席支持
《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新書發表講座臺北場大合影,前文化部長、中央社董事長李永得(中)也特別出席支持
《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新書發表講座臺北場,由青年作家朱宥勳串起跨世代、跨時代的討論
《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新書發表講座臺北場,由青年作家朱宥勳串起跨世代、跨時代的討論
李榮春姪孫女、李榮春文學推廣協會常務理事李士儀致詞
李榮春姪孫女、李榮春文學推廣協會常務理事李士儀致詞

鍾理和文教基金會今天(24日)在臺灣文學基地舉辦《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新書發表講座臺北場,由青年作家朱宥勳串起跨世代、跨時代的討論,同時揭露1950年代臺灣文學發展的艱辛過程與作家故事。

 

臺灣文學史上由鍾肇政發起、串連數位本省籍作家的「文友通訊」,是1950年代臺灣本土文學發展的重要見證。當時本土作家不願也無法參與反共文藝的潮流,更苦無發表、討論的園地,鍾肇政因此挺身發起「文友通訊」,希望透過文友日常聯繫,作品傳閱與互評,為臺灣文學的發展與傳承盡一份心力,期間鍾理和的文學也因此被看見。

 

新書發表講座上,作家朱宥勳以「史上最純文學的友誼,沒有之一」作為主題,引領讀者看見跨世代、跨語言的本土作家。朱宥勳表示,1950年代本省籍作家處境慘烈,除了語言政策的壓制、與前代文學斷絕,更無法呼應政治主流題材,官方設定反共、懷鄉兩個關鍵字,但跟外省籍作家相較,本省籍作家顯得尷尬,既缺乏與共產黨交手的經驗,「懷鄉」也存在懷哪裡的問題,因此容易被排除在文學版面上。

 

《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收錄兩位臺灣作家在1957年4月23日至1960年7月23日間現存153封信件,包含16次「文友通訊」。在1950年代以反共文學和外省作家當道的臺灣文壇,「文友通訊」與雙鍾書信紀錄了臺灣作家持續耕耘書寫的堅持,也是臺灣文學史上的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