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豐強 掛念台灣競爭力

工商時報【吳筱雯】 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日前榮獲「第八屆潘文淵獎」,但在獲獎的喜悅之餘,苗豐強也透露他很關心台灣年輕人的未來,最近,他逢人就拉著問:「年輕人在想的到底是什麼?」關切台灣未來競爭力,心情可見一斑。 潘文淵獎是台灣科技產業領域最重要的獎項之一,歷屆得獎者包括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等,每一位都是科技界的中堅份子,牽動著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命脈,甚至對於國家經濟的成長影響甚鉅。 苗豐強在台灣科技業界的地位,從獲得潘文淵獎可以完全彰顯,不過比起獲獎,苗豐強更在意的是台灣未來的競爭力,尤其當他看到年輕一代以各種方式表達對服貿協議的不信任,看在一心推動台灣加入區域整合、與各國簽訂貿易協定、加強台灣外銷競爭力的苗豐強眼中,十分不解。 苗豐強掌管的聯華神通集團,跨足電腦、資訊、石化、食品、通路產業,由於產業太分散,每個產業都是高度倚重專業經理人,也讓苗豐強習於靠著專業經理人與幕僚搜集、提供資訊,來做企業決策。 只是,面對年輕一代對服貿協議的反撲,幕僚所提供的資料,顯然無法讓苗豐強了解年輕人反對ECFA後續談判與服貿的原因,所以一有機會碰到能夠說得上話的年輕人,他就會抓著對方問個不停:「為什麼不支持服貿」、「你們這些年輕人到底想要什麼」、「你們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嗎」。對他來說,如果年輕人想要有更好的收入,就應該要支持ECFA與服貿才是,只是現在台灣社會有一股扯後腿的勢力,讓台灣陷入空轉。 他說,台灣是個以對外貿易為導向的經濟體,如果台灣像大陸、美國一樣,光靠龐大的內需市場就可以生存,自然可以不用簽這些貿易協定。 他進一步表示,在2、30年前,台灣與美國社會都有保護主義的壁壘,對內,連弄個最普通、具有通訊功能的設備,都要跑好幾個公家機關、一個個解釋與拜託,只是因為當時的政府擔心如果開放,台灣就會有淪陷的風險,他必須一直說服行政單位開放這些設備的進口與使用,來推動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對外,當時台灣頂著山寨大國的形象,加上台灣成本競爭力強,美國動不動就祭出301條款、以對輸美產品課懲罰性高關稅來威脅台灣產業,也是靠著有志之士勤跑美國國會抗議、說明,才逐步減除了美國不必要的戒心。 苗豐強說,事實證明,就是因為打開這些保護主義的壁壘,台灣的IT產業才能夠像現在一樣蓬勃發展,創造出台灣電子業奇蹟。 苗豐強好奇的是,「今天情況反過來了」,他不懂,為什麼2、30年後,當台灣年輕一代坐享前輩努力打破保護主義藩籬帶來的經濟發展成果,年輕人卻想要封閉台灣,他好想多了解現在台灣的年輕人都在想些什麼。 苗豐強說,政府傷透腦筋鼓吹開放,努力讓台灣與世界接軌,卻遭到反對,反對者閉關自守,也不想了解,還怪罪政府不開放。 苗豐強表示,如果台積電的晶片只能給台灣用,就沒有今天的台積電,如果鴻海不去大陸發展,也沒有今天的鴻海,台灣的大型企業具備全球化生產能力,即使台灣因為不開放、受到高關稅限制,還是可從有關稅優惠協議的其他國家廠區出貨,但中小企業欠缺全球布局,最需要政策開放,應該站出來為自己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