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何向左轉

英國大選將在7月4日舉行,民調顯示,在野工黨將以壓倒性姿態贏得選舉,終結保守黨14年的執政。當歐陸國家紛紛向右轉之際,英國為何在此刻左轉?

根據英國《泰晤士報》、天空電視台和民調機構YouGov進行的選前調查預測,蘇納克領導的保守黨在下個月舉行的大選中將遭到百年來最大的挫敗,工黨則將在國會下院贏得二戰以來最多的席位。《經濟學人》更直接預計,工黨執政機率高達99%。

如此清晰的選前預測,讓人想起1997年工黨在布萊爾領導下擊敗當時執政達18年的保守黨情景。當時布萊爾以新工黨之姿打出「改變」的競選口號;此次大選施凱爾領導的工黨同樣祭出「改變」大旗。然而,相較於97年大選時的「改變」那種令人充滿興奮的期待感,工黨在這次大選中喊出的「改變」,如同工黨枯燥的黨魁施凱爾一般,令人覺得無奈。面對荒腔走板執政14年的保守黨,換人執政,似乎是不得不的選項。

施凱爾領導的工黨在這次大選中提出的「改變」是空洞的,是為變而變,基本上,就是先把保守黨踢出政府再說;另一方面,蘇納克似乎也不留戀英國首相的職位。保守黨執政14年,經歷5位首相、7位財相、8位外相,堪稱英國近代政治史上最動盪的時期。蘇納克是在傳統英國白人政客已無法平撫混亂分裂的保守黨下被拱進唐寧街首相府。

蘇納克的任務是平息保守黨內訌,穩定英國經濟。平心而言,他入主唐寧街後,至少暫時平息黨內和國會的混亂,但若要依靠他挽回選民對保守黨的信心,是不可能的任務。

在保守黨統治下,英國歷經14年災難性的政治動盪,脫歐是最大的一場災難,與歐洲關係破裂,整個國家陷入困境,英鎊貶值、出口下降,工人平均收入低於15年前,因壓力和焦慮長期無法工作的人數暴增,國民健保服務和照護系統功能失調,英國選民很難不把這些帳算到保守黨頭上。

蘇納克宣布提前舉行大選,固然是因為英國經濟首季增長0.6%,通膨和移民率雙雙出現下降,讓他決定順勢解散國會進行選舉,但從當前英國政治大環境觀察,蘇納克決定提前大選真正的主因應是長痛不如短痛。

從這個角度看來,面對已受夠保守黨的英國人民,工黨在下個月舉行的大選中將不會面臨選舉危機,儘管在施凱爾領導下的工黨跟他一樣,處處小心翼翼,政策主張上出現諸多矛盾,例如誓言確保國家安全,卻拒絕增加國防費用。但此刻對保守黨失去信心的英國人民,也只有選擇左轉讓工黨試試看。

這是英國目前的處境。但這次大選還潛藏著一股更具破壞性、更暴力的勢力,即英國極右派正虎視眈眈,蓄勢待發。川普的支持者、英國前脫歐黨黨魁法拉吉周前突然宣布接任極右改革黨黨魁並加入選戰。法拉吉的目標已不僅在分裂保守黨,更在分裂英國。這次大選只是法拉吉的熱身,他的目標在英國下次大選。如果英國這次左轉不成功,極右民粹主義必將從政治廢墟中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