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超譯 北京則是超過適用範圍

美中兩國近年競逐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論述權,牽動兩岸關係。學者指出,從中衍生出的「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乃至「台灣地位未定論」,不只是美中法律戰的一環,甚至可視之為美中台各取所需的結果。而台灣如何保留兩岸關係餘地,又不至於任由北京掌握話語權,分寸拿捏值得深思。

政大外交系教授黃奎博指出,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案在美中之間可說是各取所需、「一案各表」,而且有些是超過適用範圍或者略為超譯。

黃奎博解釋,超過適用範圍的是大陸。中共將2758號決議案與其長期主張的「一中原則」綁在一起,想適用於全世界各個外交場合。但2758號決議適用於聯合國體系,包括如世界衛生組織等周邊專門機構,在這體系之外要讓其他國家同意一體適用,法律見解上頗有爭議。

他指出,超譯的主要是美國部分政界人士和民進黨政府。美國國會數次引用前外交部長李大維的說法,認為2758號決議案未處理台灣在聯合國內代表權的問題,美國政界近期頻頻主張該決議沒有涉及或決定台灣的地位。

淡大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認為,美國主要目的是要挑戰北京的詮釋權,幫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他直言,要怎麼接2758號這顆球,現在民進黨執政,當然是民進黨說了算,但分寸若沒拿捏好,兩岸關係可能就持續卡住;如果是國民黨執政就會採取相對模糊做法,只會感謝美方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而不會朝台灣地位未定論方向延伸。

黃奎博則認為,目前在聯合國體系內,從2758號決議案以及日漸惡化的兩岸關係看來,中華民國難有發揮空間。但在聯合國體系外,中華民國政府應對於想適用2758號決議案以排除其國際參與或壓縮其國際空間的情況進行積極的解釋、辯護或反駁,而不是消極以對,任由中共或其他國家掌握話語權。

他也呼籲,中華民國的官員應堅守國家主體性,強調2758號決議案中「驅逐蔣介石代表」等語,不代表中華民國已喪失主權,即便聯合國不接受,其他非聯合國的國際場域也不應援引聯合國的不當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