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糧倉大地慶典 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一九七 開展

近年已成為民眾暑假朝聖的「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 一九七」於 七月一日開展。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東分署、花蓮分署今年首度合作策畫地景藝術展, 邀請來自韓國、日本、波蘭、南非、法國及臺灣等六個國家、十二組藝術家到花東縱 谷借景駐地創作,十二件作品分別設置在富里、池上、關山及鹿野等農村秘境,邀民 眾來一趟體驗花東農村五感魅力的小旅行。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計畫中,以自然生態與農村景觀為舞台,在地人文風情 做基底的「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 一九七」,六年來持續結合在地景色與人文風情打造農 村新風貌,已累積眾多粉絲列入每年暑假必訪的行程,多數遊客觀賞作品也趁機在 農村走遊,發掘農村與時俱進的吃喝玩樂新主張。今年邀請五組國外藝術家、七組臺灣藝術家參與創作,十二件獨樹一格的作品詮釋花東縱谷及農村的美力。

農村水保署臺東分署長柯燦堂表示,每年邀請到國內外藝術家參與創作, 透過藝術家的視角把探索縱谷自然與人文樣態,轉化成創作的豐富元素,使作品湧 現自身與臺東的情感連結。我們將花東縱谷得天獨厚的大自然景色,結合藝術和在 地人文風情形塑與大地共鳴的唯美藝術季,已成為民眾朝聖的景點,也藉此打造引 人遊訪的農村新風貌,還吸引國外遊客不辭千里來到縱谷尋看作品。

農村水保署花蓮分署林宏鳴分署長表示,近幾年,地景藝術在縱谷遍地開讓農村 成為俯拾皆美的地方。漂鳥 一九七作品今年首度設置到花蓮富里,串聯起民眾跟著作品探訪花東縱谷的藝術路徑,也為遊客搭起走入花東農村的知性橋梁。
今年十二件作品分別設置在鹿野二件、關山三件,池上三件以及富里四件,記者 會舉辦在波蘭藝術家 Olga Ziemska 作品設置處的池上大坡池,從遠處就能看見 《Yanshi》這件象徵著女性力量和知性美的作品,半身像浮現地面的雕塑(見圖)女性頭部 的髮絲隨風吹動,她的睜開眼睛凝視著美麗的景色,與大坡池相映成趣如詩如畫。

另外四組國外藝術家的作品也各具風格呼應地景。韓國藝術家李在孝的作品 《0121-1110=124041》闡述將無用、不太漂亮、無所不在的樹枝湊在一起,就成了壯 麗的古典音樂的哲思。日本藝術家菅野麻依子作品《門》則是藉由門和延伸的概念, 詮釋回歸大自然花園的意象。作品《Cloudscape》是南非藝術家 Marco Cianfanelli 計算精準數據塑造多方位雲朵視覺形象,展現縱谷氣候的千變萬化。法國藝術家 Denis Aug? 作品《石火》以水、土、氣、火四種元素呈現在天與地之間結合的形象。 臺灣七組藝術家的作品也相當出色,透過不同的形式傳達縱谷的專屬美學。其中有三件作品引觀者感受縱谷微風吹拂的美妙,一件是藝術家盂施甫以風動裝置藝 術《相聚》呈現瞬息萬變的風,在作品中短暫停留,相聚而相融,無形的風在此刻化 為有形,體現大自然的和諧之美。另一件是步理赫森的作品《飛穗》以秋收前綿延 的稻浪為靈感,蔥綠山風,如群鳥輕掠海面,日頭下飛濺的浪花是飽滿的稻穗。還有一件由幾何不規則翅膀組合似飛鳥的裝置《白色飛翔》是藝術家雷恩的作品,借風力吹動風車推動連桿,感受一群飛鳥在身邊飛舞的姿態。

展現童趣的作品《飄飄雲朵》是藝術家賴冠仲帶著人們的想像進入雲裡,像魔 術師變成許多形狀玩著捉迷藏。作品《嬉雲間》是排灣族藝術家峇岦嵐偲·旮札涅灆傳遞我們如同浮雲在庭上看著聽著,所有風吹草動嬉鬧的聲音成了天籟與地籟,人只需享受天地嬉戲漣漪間的美好。愛貓的素人藝術家廖麗華作品《我的臺東故事》, 以男女主人和七隻貓為主題,回憶她曾到臺東短暫旅行,心底留下溫暖美好的故事。 作品《種子》由巴卡芙萊工作室黃錦城與瑪籟?瑪卡卡如萬共創,透過作品引發觀 者對原住民族群的議題能有更多元及深度的觀看和理解。

今年十二件與花東縱谷地景呼應的作品都相當有看頭,適合民眾安排幾天的縱谷小旅行慢慢觀賞,也可藉機深度體驗農村好玩、好吃、好住、好買的悠閒樂趣。 更多藝術季相關資訊請上「萬物糧倉大地慶典」官網或粉絲專頁查詢。官網:https://www.pioneeringeastriftvalleygranaryfestivities.com.tw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astRiftValleyGranaryFestiv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