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芳觀點》通膨預期相互矛盾 央行升息決策應更客觀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稍早前突然宣布升息半碼,引起不少討論。   圖:新頭殼資料照/張良一攝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稍早前突然宣布升息半碼,引起不少討論。 圖:新頭殼資料照/張良一攝

[Newtalk新聞] 我國央行自2022年第一季起,跟進美國聯準會FED升息,2022年3月18日升息一碼(0.25%)後,後續四季升息分別升息半碼(0.125%),合計3碼(1碼是0.25個百分點),去年(2023年)第二季即未再升息。換言之,在今年以前,中央銀行已連續三季均維持利率不變,重貼現率也未有調整。然而,在今年3月21日第一季的央行理監事會議後,理監事會議決議因「預期」電價上漲會帶動物價上漲,故央行宣布上調利率半碼。央行理監事會這樣的決議是否有合理,實有進一步討論的必要。

電價上揚 影響層面大

首先,就主計總處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而言,今年2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3.08%,在此之前,2022年4月至7月的CPI年增率為3.36%至3.59%之間,雖然央行有升息,但幅度也多維持半碼。

央行雖然於2023年第二季起不再升息,但去年四季的CPI年增率分別為2.61%、2.04%、2.45%與2.89%,全年前三季扣掉蔬果與能源的核心CPI年增率.則均在2.6%以上,遠超過CPI年增率,這顯示物價的上漲已經普遍影響所有的產品,不僅僅是供給面的因素而已。

在2023年全年核心CPI年增率2.58%,大於CPI年增率2.5%的情況下,央行都未升息,卻在今年第一季,突然宣布升息半碼。這樣的決定絕非總裁楊金龍所說的驚喜,而是令人摸不著頭緒。

在今年二月CPI年增率再次突破3%的情況下,央行又擔心通膨的預期心理,是否表示央行又再次錯估通膨?因此,升息的幅度應該要在半碼的基礎下,「加碼」才是正確的做法。

其次,主計總處與央行將於今天(27日)到立法院,進行「電價大漲及央行升息對物價波動的影響」的報告,其指出4月起國內電價平均調漲11%,對通膨率將有直接與間接影響,將使今年CPI年增率上升約0.27個百分點,這也是央行理監事會議宣布升息半碼的重要理由。

主計總處則預估電價調漲方案4月上路後,直接影響CPI達0.07個百分點,產業用電成本若「全數轉嫁」,間接影響約0.17個百分點,合計對CPI全年推升約0.24個百分點。換言之,主計總處在電價會全數轉嫁的情境下,所預估的物價上漲幅度仍小於央行的預估。

物價推升 無關工資漲

雖然模型的預估,可能因為所設定的參數與假設條件差異而有所不同,但是,若要檢視央行的預估是否正確,國會議員可以請央行就近年來的基本工資上漲幅度、預估物價上漲的情況,來檢視其預估值與實際數據是否有落差。

再者,我們會對央行預估值產生疑問的主因,來自於任何數字的改變都會對預估值產生影響,但是,這些影響也不一定會發生。例如,過去台灣雖已多次調整基本工資,但近年物價上漲的主因,並非源自於我國基本工資的調漲。

央行在本次理監事會後,在「台灣、南韓、日本及美國經濟成長、每工時實質薪資成長之比較」的資料中,指出「為提升我國勞動份額,仍宜適時合理提高基本工資;並透過租稅優惠,鼓勵中小企業加薪。」我們建議央行要提出政策建議之前,應先預估基本工資的提高對物價的影響,再說明是否升息因應。基於全球央行的獨立性且為了維護中央銀行的「可信度」,央行對於所做的政策建議,應有合理的評估應是必要的。

最後,央行總裁在上週記者會中說明,我國是「用供給面的措施壓制了通膨」,但此次電價的上漲也是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為何央行認為解決需求通膨問題的利率,可以壓制物價上漲?更重要的是,央行總裁一方面擔心通膨預期,另一方面又在記者會特別強調「我們的通膨還是會下來」。若央行相信通膨會下來,為何會出現擔心通膨預期的矛盾說明。

平心而論,全民投入ETF的現象出現後,確實令人擔心股市泡沫的機會愈來愈高,若以此作為升息的理由並無不當。以央行此次對升息半碼的說明來看,央行的升息決策確實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我們期待未來台灣央行理監事會的升息決策,可以參考更多的客觀數據,作為其是否升息的基礎;否則,央行未來會帶給台灣更多的驚喜(surprise)。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本文獲央廣授權轉載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高虹安涉詐領助理費案再開庭 關鍵證人小兔打頭陣
援助烏克蘭 法國防長動用權力徵調廠商加速武器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