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壟舊社出土文物與復刻成果巡迴展佳里圖書館開跑 展現復返西拉雅成果

復返西拉雅成果展佳里區圖書館展開巡迴展第一站,文資處長林喬彬、成大考古所副教授鍾國風、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召集人段洪坤指出,佳里區長林耿漢均出席。(記者李嘉祥攝)
復返西拉雅成果展佳里區圖書館展開巡迴展第一站,文資處長林喬彬、成大考古所副教授鍾國風、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召集人段洪坤指出,佳里區長林耿漢均出席。(記者李嘉祥攝)

▲復返西拉雅成果展佳里區圖書館展開巡迴展第一站,文資處長林喬彬、成大考古所副教授鍾國風、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召集人段洪坤指出,佳里區長林耿漢均出席。(記者李嘉祥攝)

「復返西拉雅」成果展23日於臺南市佳里區圖書館展開巡迴展第一站,併同舉辦成果發表會,邀計畫主持人和參與青年分享成果,並公開上映影像紀錄與映後座談,除利用微型展箱展示讓更多民眾了解考古發掘及創新復刻設計的成果,也透過簡單線上問答及抽獎擴大推廣效益。

巡迴展展箱主題分別為「復返之路-走向祖靈之地」、「火塘餐桌-西拉雅飲食生活」、「流行美學-西拉雅日常物語」及「我是西拉雅Siraya!-文物復刻設計」,23日起至10月20日止將陸續巡迴於臺南市佳里區圖書館、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及臺南政大書城,10月5日並將於政大書城辦理分享會。

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長林喬彬表示,文資處自2021年起與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西拉雅族人共同協作,展開系列「西拉雅族原住民考古行動」,秉持西拉雅族諮詢及共作參與原則,與西拉雅族人一同復返蕭壟社祖先的居住地,在舊社祖先活動區域中出土西拉雅族特有風格的貝殼壓印紋飾陶器、大量貝塚遺跡、具燒炙斧鑿痕跡的梅花鹿骨,以及對外交流與交換的青銅鈴鐺、玻璃珠、青花瓷器與硬陶器等,成果豐碩,讓西拉雅族文化與歷史脈絡有更多呈現。

林喬彬說,2023年至今延續前期成果,除擴大蕭壟舊社域考古發掘,更以西拉雅祖先文化遺產的考古出土文物為藍本,結合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跨領域專業,復刻和設計西拉雅族傳統文物,嘗試共同設計出讓西拉雅族人能夠感到認同的服飾配件,並藉由辦理公眾考古教育活動、工作坊、影片紀錄及微型展箱巡迴展等,讓更多人共同參與,深入認識西拉雅族文化。

林喬彬指出,「復返傳統,回應當代」是這兩期蕭壟舊社考古行動的重要核心,第二期計畫更加入文物復刻與創新,以復刻品實踐西拉雅族的傳統物質文化復振,彰顯族群識別與傳統文化的連續性;同時將傳統文物融入當代工藝與設計,回應西拉雅族當代的文化創新。

成大考古所副教授鍾國風談及考古行動各個階段皆與西拉雅族人諮商協議和共創參與,不僅是透過考古學了解西拉雅族祖先過去的歷史軌跡,也期望能回應當代西拉雅族人所關心的文化遺產權利和法定原住民身分議題等議題,例如參與考古行動的西拉雅族青年親手碰觸祖先留下的生活證據,能更深刻感受到認同、傳承、延續西拉雅族文化與身分的重要性。

西拉雅族跨地部落聯盟召集人、計畫共同主持人段洪坤指出,奠基於第一期蕭壟舊社考古成果,今年度以「復返西拉雅」為主題,無論是藉由考古發掘,或是年輕設計者實地參訪西拉雅族部落後進行文物復刻與創新,都是試圖實踐西拉雅族物質文化復振,強化西拉雅族的族群識別,回應當代西拉雅族法定原住民身分的訴求。

佳里區公所區長林耿漢表示,以「蕭壟舊社」為考古田野場域發掘的成果,能夠在佳里區圖書館展出,作為巡迴展的首站更是別具意義,期待佳里區民眾能夠更深入理解自己生活土地的歷史,也希望更多人前來佳里區圖書館參觀展覽,進一步認識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