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日僑校車遭持刀攻擊 分析:民怨累積引發仇外情緒

中國蘇州24日傳出日本母子遭失業男子持刀砍傷的事件。圖為中國國旗。路透社
中國蘇州24日傳出日本母子遭失業男子持刀砍傷的事件。圖為中國國旗。路透社


中國江蘇省蘇州市週一(6/24)發生一起男子持刀攻擊日僑校車事件,造成一對日及母子輕傷,校車上的一名隨車阿姨重傷。中國外交部昨日對此定調為「偶發事件」,還說任何國家都可能發生此事件。一名旅日香港學者指出,犯下此攻擊犯罪的是一名中年無業男子,認為近來中國失業問題嚴重導致民怨累積,而人民在無法對官方洩氣之際,把怒火轉向外國人。

美國之音報導,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週二在記者會上證實蘇州刀襲事件,並定調為「偶發事件後」,蘇州市公安局隨後發布通報,稱案發當時立刻逮捕一名周姓男嫌。據警方表示,該名52歲男子為近期從外地前來蘇州的無業人士。

對此襲擊事件,在日本東京大學進行東亞政治研究的香港公民代表會議亞太委員會召集人葉錦龍認為,周姓嫌犯是近期才到蘇州的待業人士,因此中國經濟疲軟導致失業人口大增,民心動盪或民怨累積恐是此意外背後的肇因,因而衍生仇外的暴力或侮辱性行為。

葉錦龍說:「中國國內的經濟情況,自己的生活都顧不了,但是他們(失業人口)又不能去怪罪於政府,因為他們怪罪政府的話就變成就是反對國家。他們需要找一些其他的地方去發洩,把整個情況內化為一個對外的問題,不是中國國家的問題,激進的人轉移(民怨),成為對外國人做出一些暴行。」

葉錦龍說,最近有中國網紅「鐵頭」於6月1日高調在東京靖國神社的塗鴉破壞行為,以及4名美國教師6月10日在中國東北的吉林遇刺皆是類似的仇外案例。

他說,中國官方雖常避免引導仇日情緒,中央宣傳也多朝「中日友好」的正面方向。但在地方層面,中共中央其實對地方政府或私人企業的仇外情緒或仇日言論皆未嚴格管控,放任的態度非常明顯。尤其中國民眾或部分網紅常利用「愛國主義」博關注,如針對熱議話題,常傾向使用反美、仇日或反台獨等極端論調增加點擊量。葉錦龍說,這也符合過去幾年來中國對外戰狼外交的基調。

葉錦龍分析,此事件發生在蘇州日僑學校附近,周姓嫌犯仇日攻擊的可能性不低,尤其攻擊對象為無辜的婦女和小孩,恐將造成日本民眾對中國政府或中國人整體形象的負評加深。

他說,長期而言,部分日本政治人物在國內討論經濟安全保障時也可能援引此事並發出與中國經貿往來保持距離的聲浪。

更多太報報導
蘇州刀手案日人關切勇敢的中國隨車阿姨 對環境不安「誰都可能被砍」
又是這種「老國男」 中國公安首度說明蘇州攻擊日人事件 嫌犯為52歲無業男子
中國狂徒攻擊日本校車砍傷日本母子 中國外交部:遺憾,但這種事哪裡都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