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蛋的哀傷-談格子籠的替代方案

作者:林怡君
(臺灣大學獸醫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臺大永齡「關懷生命、愛護動物」專案計畫動物福利專案教師)

上一篇〈蛋蛋的哀傷-談蛋雞的動物福利〉,我們談到格子籠的優缺點,以及蛋雞飼養的國際趨勢,這篇我們就來看看其他硬體設施的替代方案。

一般產業中現行格子籠大小,不利於蛋雞展現其自然行為,也缺乏足夠的運動空間;同時也給予民眾束縛及限制自由的形象。目前國際所提倡的友善生產系統,有豐富化籠飼、平飼與放牧三種。

我國農委會在2014年也公布,由專家學者、業者及動保團體代表,根據浩繁的動物福利科學研究所共同研議的《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1],針對上述三種生產系統明確定義並設立規範。

如何判定自然行為?

在進入不同替代方案的討論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如何判斷自然行為。

現代的蛋雞許多都是人為育種而來的品種,在經濟動物受馴化的過程中,經過基因型、生活型態的改變,部分行為模式也會跟著改變。

舉例來說:有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十字迷宮,在迷宮四周放置不同的食物,觀察來亨雞與叢林雞的行為[2]。他們發現來亨雞與其原始品種──叢林雞,在覓食行為上,就展現出不同的模式。

來亨雞傾向選擇熟悉的飼料,探索行為較少;叢林雞則有較多探索行為的表現。研究人員推測,來亨雞被人為育種,朝向大量產蛋的基因型發展,因此在行為上也會偏向較不耗能的覓食行為,使所攝取的營養,足以應對大量產蛋的能量需求。

相反的,叢林雞生長在野外,食物來源不如人為飼養的來亨雞穩定,因此,叢林雞會花較多的精力,一邊進食,一邊找尋食物可能出現的地方,收集相關資訊,了解食物來源,以利之後覓食選擇增加,並提高在野外的存活率。

只靠觀察野生原始品種,來推測馴化物種的行為模式,並不能完全了解哪些是蛋雞的自然行為;所以也會透過動機測試及喜好試驗,來了解哪些為馴化經濟動物的自然行為。

蛋雞有哪些生理需求?

  • 使用巢箱的慾望

除了我們已知為維持蛋雞正常生理機能的採食及飲水之外,上一篇提到,在過去的喜好試驗中,多數的蛋雞會選擇在有遮蔽的巢箱中下蛋[3]。在產蛋前,母雞會有強烈使用巢箱的慾望,且會突破各種障礙,推開1~2公斤重的門,來使用巢箱[4]。如果無法滿足築巢的渴望,某些品種(如來亨雞)會在產蛋前,出現來回踱步的刻板行為[5]。

  • 使用棲架的慾望

另外,有瑞典團隊曾在一項實驗中,設計了一道門(如下圖),並教育蛋雞推開門,門之後會有棲架。假設以蛋雞為了吃飼料所推開的門的重量做為最大負重量,在實驗中發現,大部分蛋雞為了使用棲架,會願意推開重達75%最大負重量的門;進一步也發現了,蛋雞對於棲架的使用,在接近傍晚時,會有強烈的渴望[6]。

Olsson and Keeling (2002)實驗設計示意圖
Olsson and Keeling (2002)實驗設計示意圖

上述實驗中的雞,使用棲架的行為,與叢林雞在野外中的行為模式類似[7]。叢林雞會在傍晚時,選擇樹枝棲息;甚至有些公的叢林雞,會固定在同一處的樹枝上休息。當使用棲架的需求未被滿足的情況下,蛋雞會出現來回踱步,甚至少數蛋雞會有自拔胸毛的情形[8]。

  • 沙浴的需求

沙浴對於蛋雞的重要性,目前有不同的說法。雞對於沙浴的需求並沒有像巢箱與棲架這麼明顯,不同的雞也存在有不同的反應[9]。

對從小生長在有沙浴環境的雞隻來說,如果阻止牠們沙浴,會使牠們壓力增加;但是對於沒有使用過沙浴的雞隻,則不會有太大的差異[10]。然而,大家一致認同的,就是雞會藉由沙浴來清潔羽毛及皮膚,如果長時間無法進行沙浴,羽毛容易因為脂腺分泌物而結塊。

農委會提出的友善蛋雞生產系統

讓我們繼續回到格子籠的替代方案。目前農委會提出的友善蛋雞生產系統有以下三種:

  • 豐富化籠飼

豐富化籠飼(英文為Furnished cage、Enriched cage或Colony cage)自1990年代就有許多的研究團隊投入研發。簡單來說,是改良過去格子籠所帶來的行為限制,使雞隻在豐富化籠內可以表現自然行為,以滿足動物福利需求。

在常見的設計中,除了增加籠子的大小之外,也會看見具有遮蔽功能的巢箱,可供蛋雞休息的棲架,以及沙浴區(如下圖)。

豐富化籠,Image via Roll, Levrino, and Briz (2008)
豐富化籠,Image via Roll, Levrino, and Briz (2008)
  • 平飼

相較於前面所提的籠飼,另一種不關籠的室內飼養方式稱為平飼。也就是將雞隻養在室內環境,並且在單一平面上。在平飼系統中,同樣會放置巢箱,供蛋雞自由進出產蛋;同樣也提供棲架,讓雞隻能有休息的空間(如下圖)。

平飼系統(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平飼系統(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 放牧

平飼系統再加上室外活動空間的生產系統稱為放牧。放牧系統中,與平飼系統類似,雞舍都有巢箱及棲架,不同的是,雞舍內具有一道通往戶外活動區的進出口,蛋雞可以自由選擇進出雞舍(如下圖)。

放牧系統(By Roger Kidd, CC BY-SA 2.0)
放牧系統(By Roger Kidd, CC BY-SA 2.0)

究竟要選哪個系統?

這麼多系統中,到底該如何選擇飼養方式呢?2007年歐盟推出的「LayWel研究計畫」,針對以上三種飼養系統及傳統籠飼做研究,並比較不同系統危害動物福利的風險。

下圖中的蛋雞飼養系統動物福利風險比較,紅色代表動物福利不足的風險高;黃色代表變因很多,可能因為人為管理而有不同;綠色代表動物福利不足的風險低。

(資料來源:LayWel Project: Welfare risk assessment in different housing systems[11])
(資料來源:LayWel Project: Welfare risk assessment in different housing systems[11])

目前國際上皆以「五大自由(Five Freedoms)」,做為達到動物福利良好的先決條件。原文中所謂的「Freedoms」,並非完全做為「自由」的意思,而是指「免除與解脫」。五大自由的內容為:

  • 免除飢餓、口渴。

  • 免除不舒適。

  • 免除受疼痛、受傷與疾病。

  • 展現正常行為。

  • 免除受恐懼和緊迫。

歐盟的「LayWel研究計畫」,正好是以「五大自由」做為原則,而提出的四種系統風險比較。

四大系統中,在造成蛋雞飢餓及口渴的風險程度皆相對較低,食物及水是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如果連基本生理代謝都無法維持,產蛋也會受到影響。

蛋雞所需要的營養,以及怎麼吃能讓雞隻更健康、所產的蛋更營養,皆是長久以來各國學術團隊研究的議題;市面上也有販售針對不同時期所需的飼糧配方。

因此,對於現場工作人員來說,定時補充蛋雞飼糧及維持乾淨的供水,並不是困難度太大的工作。

然而,在免除疼痛、受傷與疾病的項目來說,變數則較大。

舉例來說,就「死亡率」而言,在放牧系統中,蛋雞於戶外活動場所暴露的風險較高,因戶外環境的變化大,除了烈日、高溫、風吹雨打等,其中又可能包含了掠食者,像是石虎、猛禽,甚或是流浪動物等,還可能與攜帶禽流感病毒的野鳥接觸而感染。

也因此,放牧系統的死亡率風險,相對會比其他三個系統來得高。

傳統格子籠飼養方式除了節省空間外,自動餵飼、給水,方便現場人員管理,收集雞蛋,節省生產成本。然而,令一般民眾詬病的就是,無法讓蛋雞有足夠空間展現自然行為。

放牧系統與平飼系統最大的優點在於蛋雞不受籠舍的限制,能夠較自由地展現自然行為。產蛋箱的提供,可滿足蛋雞在「有遮蔽的產蛋箱中下蛋」的需求,但同時也代表著,蛋雞可以選擇不在產蛋箱生蛋。沒有產在產蛋箱的蛋,就要靠人力的方式收集,而且也容易沾到糞便或是髒汙造成汙染。

平飼系統中,會在地面鋪上厚墊料,不僅可以吸收蛋雞的糞便,也可以做為沙浴的材料來源。但是如果未保持乾淨或濕度太高,微生物增加,雞隻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機率也會上升。如果啄食地面糞便,或以帶有蟲卵的墊料進行沙浴,更會增加反覆感染疾病或寄生蟲的風險。

活動場所的增加,也會增加蛋雞運動量,強化骨質。但同時,棲架間設置的高低若相差太大,則可能會因為沒測量好距離,「降落失敗」而撞到造成骨折或受傷。在平飼或放牧的系統中,能否照顧到每一隻蛋雞的健康狀況,也考驗著現場人員的管理能力。

根據目前眾多文獻,豐富化籠飼能改善動物福利,也比較符合經濟效益,方便現場人員管理。

豐富化籠飼保留了許多傳統籠飼的優點。例如籠舍的設計,能分離雞隻的糞便,減少寄生蟲反覆感染的風險;也能彌補傳統籠飼的限制,提供巢箱,讓蛋雞就巢產蛋;設置棲架,使蛋雞得以棲息;磨爪區及沙浴區,也讓蛋雞能展現自然行為,刻板行為的表現也有大幅度的改善。

籠舍的使用,也使得現場人員得以追蹤個別雞隻的情況,並給予需要的治療。

總結:「人」才是改善動物福利的關鍵

無論使用哪一種硬體設施,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還是在於「人為管理」。也就是說,現場人員的專業知識技能,以及充足的人力,才是改變動物福利狀況的關鍵。

了解蛋雞的飼養及管理,才能使蛋雞的痛苦減少。適度使用抗生素,可以使動物從疾病中痊癒;但過度依賴抗生素使用,容易導致藥物的濫用,進而影響到食品安全與環境問題。

硬體設施的改善,能夠做為原則性的建議,但是缺乏專業人員的管理、不受限制的環境,也會變成蛋雞「資源競爭」的戰場。

天性的表現,不只有自由奔放,也要考慮外在環境所帶來的舒適度、疾病的挑戰,或蛋雞彼此社交互動下,所產生的攻擊行為等等。

「蛋雞要如何才算快樂?」這是個主觀的看法,也會因人而異;行為自由展現到什麼樣的程度,以及經濟效益上如何達到平衡,這些也皆是動物福利所重視的實際層面。

本次記述的三種格子籠的替代性方案均各有優缺點,所需投入的人力及成本亦不相同。可以確定的是,傳統格子籠雖可減少現場人員的工作量及生產成本,但是對動物福利的影響遍及每一隻蛋雞,不僅限制蛋雞行為,減少蛋雞產蛋年限,也造成畜牧業形象受損。

選擇替代性方案來飼養蛋雞,以及增進飼養管理的專業知識及技能,將有助於改善上述的狀況,並將蛋雞的動物福利,整體提升。

[1] 《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

[2] Schütz, K.E., et al., Domestication effects on foraging strategy, social behaviour and different fear respons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d junglefowl (Gallus gallus) and a modern layer strain.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2001. 74(1): p. 1-14.

[3] Zupan, M.,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Prelaying Behavior of Nest Layers and Litter Layers. Poultry Science, 2008. 87(3): p. 399-404.

[4] Kruschwitz, A., et al., Nest preference of laying hens (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and their motivation to exert themselves to gain nest access.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2008. 112(3): p. 321-330.

[5] Yue, S. and Duncan, I.J.H., Frustrated nesting behaviour: relation to extra-cuticular shell calcium and bone strength in White Leghorn hens. British Poultry Science, 2003. 44(2): p. 175-181.

[6] Olsson, I.A.S. and Keeling, L.J., The Push-Door for Measuring Motivation in Hens: Laying Hens are Motivated to Perch at Night. Animal Welfare, 2002. 11(1): p. 11-19.

[7] Arshad, M.I. and Zakaria, M., Roosting habits of red junglefowl in orchard are. Pakistan journal of life and social sciences, 2009. 7(1): p. 86-89.

[8] Olsson, I.A.S. and Keeling, L.J., Night-time roosting in laying hens and the effect of thwarting access to perches.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2000. 68(3): p. 243-256.

[9] Widowski, T.M. and Duncan, I.J.H., Working for a dustbath: are hens increasing pleasure rather than reducing suffering?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2000. 68(1): p. 39-53.

[10] Vestergaard, K.S., et al., The Stress of Not Being Able to Perform Dustbathing in Laying Hens. Physiology & Behavior, 1997. 62(2): p. 413-419.

[11] LayWel Project: Welfare risk assessment in different housing systems

動物當代思潮」,跨域討論各項動物保護議題,並與國外經驗相互檢證反省,期使台灣「動物保護學」能持續成熟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