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脫序」更勝老人!年輕型失智患者4大特點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失智症是老人的專利?隨著醫藥資訊的廣泛傳播,越來越多人知道答案是「No!」,那麼,問題又來了,您覺得一個人的失智症最早會發生於幾歲?70或80?醫師表示,早在40歲左右就可能發生年輕型失智症,由於這群患者還處於身強力壯的年紀,症狀表現與一般老人失智不同,照護上也更為困難。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30至64歲的年齡層有千分之一的機率罹患「失智症」,估計全台灣大約有1.2萬的年輕型失智症患者。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30至64歲的年齡層有千分之一的機率罹患「失智症」,估計全台灣大約有1.2萬的年輕型失智症患者。

未滿65歲就失智!年輕型失智症4大特點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30至64歲的年齡層有千分之一的機率罹患「失智症」,估計全台灣大約有1.2萬的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長庚醫院腦神經內科醫師徐榮隆表示,「年輕型失智症」在以前常被稱為「早發性失智症」,只是年輕型失智症有較明確的發病年齡認定,通常是指65歲以下就發現失智症狀的患者。

不同於老人失智症,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有4大特點:

1.

發病年紀多在40歲以上且未滿65歲,此時在職場上多擔任中階主管的角色,會負擔公司部分的決策,一旦發病,工作表現一定也會受到影響。


2.

多為家庭的經濟支柱,發病勢必會影響到整個家庭成員的生活。


3.

表現症狀相當多樣化。老人失智症的常見症狀如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一樣會有,但更多的是「行為異常」,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而做出不適當的脫序行為,例如口渴了到商店拿飲料喝是理所當然,而不認為不付錢就是「偷」,因此常讓照顧者頻繁進出警察局。此外,年輕型失智症在個性、情緒、語言、溝通、辨識面孔上的改變,也明顯較老人失智更嚴重。


4.

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一旦發病,疾病進程和退化速度比老年型失智症更快,但因其正處於身強體壯的年紀,體力比老人更好,行為脫序的問題更嚴重、發作更頻繁,因此常讓家人在照顧上疲於奔命,承擔的壓力相對更大,亟需政府和社會的重視。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年輕型失智症,台灣失智症集結數十位年輕型失智症家屬及專業人員,共同著作《可是我們還年輕》一書,透過經驗分享的方式,讓讓民眾更深入了解這些外表看似正常,認知卻逐漸倒退的年輕失智者。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年輕型失智症,台灣失智症集結數十位年輕型失智症家屬及專業人員,共同著作《可是我們還年輕》一書,透過經驗分享的方式,讓讓民眾更深入了解這些外表看似正常,認知卻逐漸倒退的年輕失智者。

失智症潛伏期長 出現早期徵兆快就醫

失智症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長達15至25年以上的潛伏期,容易讓人輕忽症狀所發出的警訊。其實,記憶力減退影響到工作、行為和情緒出現明顯不好的改變、判斷力變差、喪失對時間和地點的概念等,都是失智症常見的早期徵兆,一旦出現,一定要提高警覺,就醫及尋求協助。

針對年輕型失智症的預防,徐榮隆醫師也建議,養成多運動、飲食均衡且清淡、多社會參與、多運動的習慣,同時避免嚴重頭部外傷、憂鬱情緒、菸酒,若是三高疾病患者,應積極控制好三高。

《可是我們還年輕》個案分享 讓您更瞭解年輕型失智症

而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年輕型失智症,台灣失智症集結數十位年輕型失智症家屬及專業人員,共同著作《可是我們還年輕》一書,透過經驗分享的方式,讓讓民眾更深入了解這些外表看似正常,認知卻逐漸倒退的年輕失智者。此外,也提供失智症關懷專線0800-474-580,幫助已確診的失智症家庭如何尋求社會資源的幫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