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美」、「親中」,難道臺灣只能二選一?

Balance china yuan usa dollar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2020年臺灣的總統選舉最有看頭,選戰尚未開打,臺灣內外就已充滿詭譎的氣氛。論內部氣氛,毛澤東說過:「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李敖一個神來之筆,將前句改為「島小妖風大」。臺灣地方雖小,但總是有人唯恐天下不亂,喜歡妖言惑眾,尤其是在選戰打得火熱的時候。

在一般民主國家,選舉本來可以發揮政治社會化的功能,人民不僅因此得到選賢與能的機會,並且從選舉過程了解一些「管理眾人之事」。但臺灣選舉提供的卻是負面教材,參選者為求勝選不擇手段,「名嘴」成為時下新興產業,有些人只靠解析道聽塗說,就能賺取大把通告費。媒體有權支持理念相同的參選人,但若做為黨同伐異的平台,就喪失了言論公正立場。閱聽者無辜受害,但如隨之搖旗吶喊,就形同推波助瀾,尤其是那些顏色不同的「粉類」。

這次大選的主軸,民進黨標榜「護民主,顧主權」;國民黨則強調「拚經濟」,但媒體關注的焦點,似乎已轉移到一場「親中」或「親美」的大哉辯。高雄市長韓國瑜以壓倒多數,在國民黨初選勝出,但貼在他身上的紅色招牌,恐怕跳到愛河也洗不清。因為,為他帶上「親中」標籤的,除了他的敵人,還包括他的同志。讓人感嘆,有這樣的同志,哪裡還需要敵人!

另一方面,聽外人對臺灣選舉說三道四,已經司空見慣。韓國瑜被外媒戴上「民粹」的帽子,真是何其沉重。李登輝總統在《台灣的主張》一書中坦承:「一個民主制度快速發展的社會,政治必然存在迎合大眾之所好的危險性」,但他認為,「此一問題只有靠時間才能解決。」民粹不是臺灣的專利,它幾乎已成為全球化的現象。在老牌的歐美民主國家,操弄民粹已成為政客獲取權力的捷徑。川普最近處理移民問題引發眾議,也被批評是在搞民粹以爭取選票。

韓國瑜被戴上「親中」的大帽子,蔡英文上台後採取親美立場;蔡韓對決,則臺灣這場選舉豈不成了中美對抗的會外賽。馬英九總統執政八年,標榜「和陸、親美、友日」;如今,有望為國民黨取回政權的參選人,卻被打入「親美」的對立面,這真是一個巨大的諷刺。國民黨要負起主要責任,因為2016年在野後,就沒有用心經營對美工作。韓國瑜本人也難辭其咎,很難想像他會拒答《美聯社》提出的簡單問題,平白錯失一個展現外交辭令的大好機會。韓為什麼不順水推舟說:「臺灣在外交上要廣結善緣,我們重視對美關係,也將努力恢復與對岸的和解關係,因為這有利於地區的和平及穩定。」就算這是一句空話,但總比不說而讓問者惱羞成怒、藉題發揮來的好。因此,我要善意提醒韓市長,庶民可以幫助得天下,但不能幫助治天下。庶民可以當總統,但總統不能變成了庶民。

民進黨很多人認為,蔡英文總統出訪過境美國,可以為她競選連任加分,因為臺美關係是臺灣對外關係的「重中之重」,且川普政府對民進黨的支持溢於言表。面對即將到來的總統和立委選戰,我們認為,民進黨不可能放棄「反中」或「抗中」這張牌。日前「兩岸政策協會」公布「近期兩岸議題與2020總統大選投票意向」的一份民調,值得民進黨注意。該項民調結果顯示,對於蔡總統在兩岸政策的表現,有45%民眾滿意,49.4%不滿意;外交政策方面,滿意的民眾占46.6%,不滿意者占47.8%。從整體施政來看,有41.5%民眾滿意,54.5%不滿意。我不了解綠營如何解讀這項民調,是認為民眾希望政府政策向左,或是向右調整?我只知道,蔡英文如勝選連任,不可能走「遠離中國」的路線。主觀意願可以,但客觀形勢不允許。

國民黨也不可能「遠離美國」。如同兩岸長期關係,今天的臺美關係也是千絲萬縷。雙方除擁有共同的價值外,也享有許多共同的利益,但並未建立穩固的互信。國共有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中共當然樂見國民黨在臺灣取得執政地位。但中共對臺政策早就從「寄希望於國民黨當局」,轉移到「寄希望於臺灣當局」,再轉移到目前的「更寄希望於臺灣人民」。

習近平去(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談及兩岸關係,除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等對臺政策基調,還首次提出中共要「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和主動權」。換言之,那些高估中共靠介入臺灣選舉,進而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有心人士,可能低估了對岸按自己議程辦事的信心。何況,有大陸學者認為,今天國民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已經很難回到過去馬英九執政時的大陸政策路線。

臺灣的外部形勢瞬息多變,影響臺灣生存和發展的中美關係亦復如此。川普和習近平六月底在大阪的G20峰會,才達成貿易休戰的共識不久,川普日前即在白宮內閣會議時表示:「與中國的貿易協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若有意願,還可以對另外價值3,25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對岸也非省油的燈,立即透過外交部發言人做出回應,表示:「如果美方加徵新的關稅,無異於給雙方經貿磋商設置新的障礙,只會使中美達成經貿協定的路途更為漫長。」

如果中美關係是一場長期的戰略競爭,臺灣身處這兩大之間,就必須要有自己長期的戰略打算。勝選是政黨一時的競爭,生存才是國家長遠的奮鬥。因此,對臺灣而言,我認為「親美」或「親中」,不應是二選一的問題。我甚至認為,它不應是一個選擇題,而是一個研判是否符合臺灣利益的是非題。

【作者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韓國瑜讓韓粉找到「自己人」:韓流是超越藍綠統獨的新認同政治
蔡英文和民進黨聯手偷走台灣的民主
莫認小編能治國 政績需靠真本事
「親美」、「親中」,難道臺灣只能二選一?
永遠不要放棄對生命的冒險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