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橫行2】1元1人就能設第三方支付 日日產出數十萬組虛擬帳號成詐團天堂

第三方支付公司全台超過1.2萬家,卻因疏於監理淪為詐團使用。
第三方支付公司全台超過1.2萬家,卻因疏於監理淪為詐團使用。

台灣從2012年開始發展第三方支付平台,原是要讓網購交易更安全,有第三方結合銀行幫買賣雙方代收代付款項,但在政府疏於監理之下,慢慢淪為詐騙集團得手民眾血汗錢的方式,直到去年基層檢察官大爆發後,負責管理的數發部才有較積極的作為。

台灣從2012年開始發展第三方支付公司(以下簡稱三支),原被認為新創產業,要積極扶植,所以用最少的監理規定,希望讓產業蓬勃發展。但沒想到三支卻在政府各部會疏於管理,銀行睜隻眼、閉隻眼放水的情況下,淪為詐騙的溫床。

政大法律系教授李聖傑表示,三支原是幫網路上互不認識的買賣雙方代收代付網購款項,由於必須與銀行合作、處理金流,能讓大眾信任,是立意甚佳的設計,但10多年來卻疏於管理,最後被詐團利用收款。

依據經濟部商業司數據顯示,全台灣三支竟然超過1.2萬家,最顛峰時期還有1.6萬家,因為不屬於特許行業,與設立一般公司規定相同,只要1元、1人的有限公司就能成立,這當中超過1萬家是有限公司。

三支詐騙的收款之所以難查,關鍵在於結合了虛擬帳號的使用。在台灣,只有法人(公司行號)能申請虛擬帳號,主要功能是辨識匯款者身份,虛擬帳號主要用來代收代付。

一家三支公司一天能產生數十萬組虛擬帳號給賣方使用,如果被發現其中一組帳號有詐騙嫌疑,銀行只凍結其中一組,對防堵詐騙根本無效。且光要追查該組虛擬帳號屬於哪家三支、三支又給了哪個賣方使用,查證曠日廢時,錢早已被取走。

三支淪為詐騙工具,主管機關數發部卻是因去年一場基層檢察官研討會中,檢察官大力砲轟數發部不作為,這才緊急用能量登錄的方式,讓三支業者上網申報執行業務內容,數發部重新審核,並在網站上公布通過名單。事隔將近一年,截至4月1日止,全台1.2萬家三支公司,才45家通過審核。

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林達就搖頭直說:「難道不罵就不做事了嗎?」他提到,偵辦時有傳喚三支到案說明,「曾遇到『刺龍刺鳳』的一人公司業者,拿著一張與賣方簽訂的契約來當證據;再傳喚賣方來說明,賣方說自己的身分被盜用,最後就是不起訴處分。」他無奈搖頭,「這些都是沒適當監理造成的結果。」

更多鏡週刊報導
【理財專題】詐騙洪流 第三方支付平台、虛擬帳號成金流大漏洞
【詐騙橫行3】不僅虛擬帳號、超商條碼繳款也淪陷 檢察官查詐搖頭嘆氣
【詐騙橫行1】第三方支付+虛擬帳號成金流漏洞 社會新鮮人掉入陷阱被騙90萬

看更多相關新聞
第三方支付淪詐騙溫床 檢察官直指這條法規是大漏洞
第三方支付+虛擬帳號成金流漏洞 社會新鮮人掉入陷阱被騙90萬
第三方支付怎麼管?專家:向新加坡取經做分層管理
6旬婦慘被詐騙集團「騙走4千多萬元積蓄」 車手遭警壓制逮捕
判打詐法優先處理…卓榮泰、韓國瑜一周見兩次 明拜會民眾黨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