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指「國會改革法案」恐違憲 將聲請釋憲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過去幾週以來因「國會改革法案」引發朝野攻防與社會分歧,總統賴清德週一(6月24日)上午於總統府「敞廳」發表就任以來的首次敞廳談話。

賴清德表示,他已依據憲法完成簽署立法院先前三讀通過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和《中華民國刑法》修正案,並於24日公布法案。不過他也宣布將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以及暫時處分,欲透過憲法法庭確認該項修法的合憲性及正當性。

賴清德主張:「立法院這次修法,除了在審議程序引起社會高度疑慮,相關規定更對憲法的權力分立和制衡原則,造成危害風險。」

他也強調,他反對的是「國會擴權」,而非國會改革,「國會理當改革,但不應該任意擴權。改革國會的方式更應該合法、合憲」。

賴清德指出,立法院的調查權不能侵害司法權和監察權,更不可侵犯人民隱私權、營業秘密以及「不表意的自由」等基本權利。

對於總統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一事,賴清德則質疑有「擴張憲法賦予立委權力」之虞。他認為,此次修法內容將總統國情報告「義務化」、「即問即答化」,企圖改變台灣憲法對責任政治的設計,且混淆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的制度。

賴清德稱:「只要在合憲、合法的安排下,我願意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重申該項國會改革修法有違憲疑慮,「身為總統,我責無旁貸,必須善盡職責,採取行動」。有媒體問及,若在野黨要求總統赴立院報告如何回應時,賴清德表示應該等到釋憲結果後再做決定。

國民黨、民眾黨齊聲批評

針對賴清德的敞廳談話,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召開記者會批評,賴清德呼籲在野黨在釋憲結果出來前「不宜貿然採取行動」,是否「真的把自己當太上皇?」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則批評,賴清德公開稱國會改革法案違憲,「是否認為自己是大法官?」並質疑由民進黨政府提名的大法官「敢忤逆嗎」?

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崑萁亦反駁有輿論稱,國會改革後的調查權會被用來調查台積電、企業商業機密的說法,澄清只會請「與政府官商勾結的廠商」前往立法院,聽證調查也僅針對涉及弊案的企業。

目前台灣15名大法官都是由民進黨籍的前總統蔡英文提名。傅崑萁在記者會上呼籲稱,要大法官「拿出皇後的貞操、司法的良心」判決;賴清德則表示,大法規雖由總統提名,但是經過立法院行使人事同意權通過。賴清德強調,釋憲結果不得而知,但「無論釋憲結果為何,朝野都必須尊重且接受」。

「國會改革法案」為何引發爭議?

這項備受爭議的「國會改革法案」是由在野的國民黨及民眾黨、共同提出的一系列國會職權修法,內容涉及:總統國情報告、藐視國會罪、人事同意權,以及調查權與聽證權。

支持者主張,該法案能令國會更有效監督政府,並指控民進黨立委「議事杯葛、暴力干擾」,將國會改革與中國掛勾「抹紅」;反對者則認為,法案可能導致立法院擴權、甚至濫權,並指控審議程序未經充分討論,要求撤回。

自5月中旬以來,法案引發立法院朝野的激烈肢體與口角衝突,導致多名立法委員送醫,並有多次數以萬計的大規模群眾聚集在立法院外示威抗議,要求撤回法案。

最終在國民黨與民進黨立委的人數優勢之下,法案仍於5月28日三讀通過。行政院隨後以條文窒礙難行為由,提出覆議,但本月21日,立法院針對覆議案表決,最終投票結果仍維持原決議。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