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好好玩】老戰友風華再現 除役軍機修復 傲骨英姿佇立全臺

文:記者陳怡璿

現今於全臺各地陳展的國軍除役裝備,不僅是促進全民國防知能的標誌性景點,更能銘記「老戰友」為國效力的崢嶸歲月。其中,不乏有F-86、F-104及F-5等戰機,曾為空軍主力戰機的機型。伴隨光陰遞嬗,機體塗裝舊化與外型磨損鏽蝕,機況已大不如前,幸賴民間修復團隊著手進行考證、修復,還原往昔樣貌,才讓這些「老戰友」以嶄新外貌示眾,再現往日榮光。

作工繁複 力求完美還原

「魔鬼藏在細節裡」,如何讓一架殘破的飛機「重獲新生」,須經歷謹慎、繁複的作業流程。首先,分析機體結構與鏽蝕情形,隨後進行結構補強、蒙皮補丁、補土,接續實施打磨,進一步考究歷史選定塗裝,再依照技術命令(T.O)規定的配色與字型著手噴漆,並依考證資料於飛機相應位置補上標誌、警語等,最後一步則進行防腐防銹及噴塗作業,整項作業流程於焉大功告成。

除役多年的戰機,在經年風吹雨打、豔陽曝曬下,不僅塗裝褪色,機體也會生鏽磨蝕,因此,先針對機身生鏽處加以打磨、補土;鏽蝕破損部位,則運用蒙皮填補,將機體外型、結構恢復成完整、平滑後,才得以進行下一步塗裝作業。

戰機塗裝力求還原全貌,當中的細節考證尤為重要。除須比對機號對應服役單位的特定塗裝,機體部位顏色、色調、質感呈現,乃至字體選用、細節標示位置,皆須一一確認,避免機體塗裝、字型與史實不符,甚或細節標示省略、標註於錯誤位置,除避免張冠李戴之嫌,更是對「老戰友」曾捍衛國家安全付出致敬的具體實踐。

囿於當年國軍自美方接收F-86戰機後,將該型系列戰機部署於桃園第5大隊(第5戰術混合聯隊前身)、新竹第11大隊(第2戰術戰鬥機聯隊前身)、屏東第3大隊(第3戰術戰鬥機聯隊前身)及空軍第1戰鬥轟炸聯隊(空軍第1戰術戰鬥機聯隊前身)等處,塗裝依單位特性有所差異,以現存於臺北「823砲戰紀念公園」的F-86戰機(編號6134)為例,該機過往服役於空軍桃園第5大隊,機身塗裝黃帶紅邊的「腰帶」,與第1聯隊的黃帶斜邊黑格樣式便有所不同,必須忠於原始塗裝,恢復當年樣式。

考證史實 慢工出細活

此外,噴漆作業也須針對機身部位對照資料考證,而選定運用手塗、噴塗等方式,完整呈現該架戰機服役時原貌。特別是機身特定部位,更須依特殊質感呈現,而運用不同的手法加以塗裝,例如F-86戰機(編號6134)機槍口避火罩為鈦金屬色,為呈現金屬光澤質感,修復團隊捨棄上色方式,而運用手工打磨,恢復機身原有金屬色澤。

值得一提的是,圖徽考究、警示標語等細節也不能忽略,綜觀修復團隊在製作F-86戰機(編號6134)噴塗作業示意圖,就有21處圖徽、標示均須一一註明位置、顏色及圖樣,其中,包含座艙罩開關標示、飛機原廠序號、機翼走道邊界線等,讓昔日捍衛臺海安全的「老戰友」,歷經時光荏苒,仍能煥然一新,以傲骨英姿佇立於美麗寶島的每個角落,靜靜述說曾經的光輝歲月,軍機修復沒有捷徑「慢工,才能出細活。」

位處「823砲戰紀念公園」的F-86戰機,經過專業修復團隊修復、塗裝後,以煥然一新姿態面世。(本報資料照片)

空軍編號4398、退役F-104戰鬥機,懷舊的原機塗裝,吸引不少軍事迷朝聖。(本報資料照片)

軍機修復需進行結構補強、蒙皮補丁、補土,接續實施打磨,才得以著手噴漆作業。(本報資料照片)

修復流程。(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