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膜廢棄成災 政府回收淪口號

苗栗大湖清潔隊「暫置」大量農膜和廢棄水管,後端面臨去化危機。記者林奐成/攝影
苗栗大湖清潔隊「暫置」大量農膜和廢棄水管,後端面臨去化危機。記者林奐成/攝影

農民種植鳳梨、西瓜及草莓等作物時,大量使用「農業用塑膠膜」(簡稱農膜),每年產生超過一點三萬公噸,近年政府雖推動廢棄農膜回收,但記者走訪八個縣市調查發現,全台缺乏統一回收機制,且有意願回收的廠商寥寥無幾,導致農民自行處理廢棄農膜而衍生亂象。這些廢棄農膜往往被農民燒成灰燼,不僅產生戴奧辛空汙,碎片更大量拌入農地土壤中,造成二度汙染,專家直言「農膜汙染像是慢性中毒」,政府農膜回收淪為口號,最終由全民的健康付出代價。      

運到空地溪邊 偷偷燒掉                                              

「塑膠布收一收,載去那邊燒掉啊!」屏東縣車城鄉溫泉區四重溪畔,知名冬季西瓜產季已結束,一名農夫站在田埂指著遠處說,收起農膜後,因鄉公所與清潔隊未協助清運,他便載去附近的「垃圾場」偷偷燒掉。

記者直擊,該處棄置硫酸銨肥料袋等農業廢棄物,地面因焚燒廢棄農膜而斑駁焦黑,散布黑色碎屑,還可見大量未完全燃燒的農膜,空氣飄著化學味。

來到濁水溪邊的雲林二崙鄉間道路,也堆置大量瓶罐和焚燒後的農膜。一名西瓜老農說,農膜無法分解又難以回收,所以集中燒掉,「火要小一點,如果燒得冒大煙,環保局當然會來抓。燒完會黑黑的,變成灰啊!」南投草莓產地國姓鄉,也有農民會在烏溪邊焚燒農膜。

環團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分析,農膜混摻其他種類廢塑膠及泥土,若有含氯物質,焚燒會產生大量有毒「戴奧辛」;其為世衛組織認定的一級致癌物,人體攝入後難以排出,有「世紀之毒」惡名。農膜混雜泥土,因兩者熱值不同,會造成不完全燃燒,釋出有毒的多環芳香烴。

「化整為零」 送上垃圾車

另有不願回收的農民,則將農膜分拆成較小體積「藏」進垃圾袋,扔進清潔隊一般垃圾車;這些塑膠膜將進入焚化爐,同樣走向燒毀命運。高雄市美濃區一名農產銷人士說,部分農民會將農膜「化整為零」送上垃圾車:「這次丟一包,明天丟兩包,這條清運路線丟一包,那條線丟一包;因為綁在大垃圾袋裡面,清潔隊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是私底下的默契。」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循環處理組組長陳俊融表示,燃燒農膜會造成空氣汙染和臭味,「不希望農民用露天燃燒,處理農業剩餘資材」;如果依正確原則回收,其實農膜是可以循環利用的資源。他提醒,將農膜棄置路邊,若汙染地面或有礙環境衛生,可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一千二百元至六千元。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34歲低薪男曾考上早稻田大學 後悔「做了這事」存款歸零
疼痛難耐…妙齡女奔醫院求救 醫師竟冷回:知道什麼是Google嗎?
她不解男生約會結帳愛說「這句話」 網揭背後心態:3種人都不得罪
獨/演藝事業止步?小S大女兒力拚哈佛「世界名校3中2」血淚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