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污水處理廠能源再利用年省860萬
【記者卓羽榛台北報導】北市迪化污水處理廠身為全國最大二級污水處理廠,肩負全年24小時淨化污水的責任,每日可處理50萬噸生活污水,還能生產再生能源,透過從污水中分離的污泥作為厭氧消化原料,生產出「甲烷」替代天然瓦斯使用,每年約可節省新臺幣860萬,是污水處理廠令人意想不到的「鈔」能力!
衛工處迪化污水處理廠長胡振中表示,迪化廠自民國69年時就建置「厭氧消化單元」,透過營造無氧環境,讓厭氧菌進行代謝作用,促使污泥分解及反應產生甲烷。甲烷既可提供厭氧消化單元自身鍋爐加熱,相關熱源再回饋於提高厭氧消化槽內部溫度,進而提升污泥分解、產氣效率,達到能源生生不息循環利用機制;多餘的甲烷也可提供乾燥鍋爐使用,降低污泥含水率,達到污泥減量的效果,大幅減少天然瓦斯使用量。
胡廠長說,隨著時間推移,厭氧消化單元的牆體、管線及設施(備)長年受風雨侵蝕,機械設備長期運轉已到了延壽階段,增加人員操作及維護難度。因此,迪化廠自去年起大刀闊斧整修槽體外部、更新儲槽內部甲烷儲氣囊、污泥循環泵、污泥熱交換器、消化槽儀表、鍋爐泵、熱水循環泵、瓦斯送風機、脫硫設備及其他附屬設施等,除了進一步提升污泥分解量外,也讓每日甲烷產氣量由8,000立方公尺提升至1萬2,000立方公尺。
衛工處進一步說明,為配合我國2050淨零排放目標,衛工處秉持節能減碳、資源循環利用及提升生態效益理念,減少天然瓦斯使用量;另甲烷提供污泥乾燥鍋爐,讓污泥體積減少後直送環保局焚化爐作熱值輔助燃燒也是廢棄物資源化一環,同時降低污泥掩埋的土地負荷。另外,迪化、內湖污水處理廠近年皆取得碳足跡標籤認證,足以顯示衛工處節能減碳付出及努力,也希望市民一起響應環境保護,打造低碳生活臺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