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零確診已經不切實際」 陳建仁:要有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

新冠肺炎侵襲人類超過2年,身為公衛專家的前副總統陳建仁說,COVID-19很難完全撲滅,可能會轉變成地方性疾病,而且我們已經有快篩、疫苗、口服抗病毒藥物,追求「零確診」已經不切實際,而要有「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

陳建仁在臉書表示,在漫長的人類與傳染病抗爭的歷史上,人類只撲滅了天花病毒,而與所有的其他傳染病原體共存了數千年。人類不斷發明天然藥物、小分子藥物、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疫苗來對抗病原體,病原體也不斷藉著突變、演化、抗藥性、疫苗逃避性、跨宿主傳染性來尋找自己生命的出路。

陳建仁提到,在疫苗與抗病毒藥物尚未上市以前,我們只能靠「非藥物介入(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s)」,來全力阻斷病毒的社區傳播,由於當時COVID-19的平均致死率高達2%,零確診(Zero COVID-19)成為第一階段防疫的目標。

陳建仁說,接種疫苗可以增強體液免疫力(中和抗體濃度上升)和細胞免疫力,預防COVID-19的感染、發病、重症或死亡的發生。疫苗上市後,我們就進入COVID-19防疫的第二階段,主要目標是快速提升疫苗覆蓋率。

陳建仁說明,一群人接種疫苗所激發的中和抗體濃度,是呈現常態分布,有人濃度高、有人濃度低。中和抗體濃度低的人,避免感染、發病、重症或死亡的保護力就小。接種第一劑疫苗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中和抗體濃度會自然逐漸下降,必須藉著接種第二、三劑,繼續提升中和抗體濃度至高原值,來增加疫苗的保護力。

陳建仁說,COVID-19已演變出傳染力高而輕症或無症狀占多數的新變異株,人類很難完全撲滅它,COVID-19很可能會轉變成地方性疾病,而且我們已經有快篩、疫苗、口服抗病毒藥物,追求「零確診」已經不切實際,而要有「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由於台灣防疫很成功,累計確診感染率是全球最低的少數國家之一,我們必須比其他國家更加努力,繼續提升完全接種覆蓋率,才能確實保護全民健康。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初選鬧內鬨?潘孟安剪綵嗆「沒出力」 怒轟莊瑞雄、鍾佳濱助理下台
相關報導》 經國園區明開幕 促轉會砲轟蔣經國扼殺民主:將發函北市要求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