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蕁麻疹、濕疹、自律神經失調、季節性情緒失調⋯盤點換季常見疾病

過敏蕁麻疹濕疹自律神經失調季節性情緒失調,這些換季常見疾病你聽過嗎?近來日夜溫差逐漸大,捎來季節變換的訊息,對人體的生理、心理多少會造成各種不同的影響。究竟換季有哪些常見的疾病?該如何緩解不適?現在就跟著Yahoo奇摩顧健康,一起認識換季的健康敵人吧!

Sick girl having health problem flue allergy symptoms coughing holding napkin alone in bedroom at home.
過敏性鼻炎通常會有流鼻水、打噴嚏、鼻子癢等症狀,尤其換季時節更易誘發不適,要特別當心。(示意圖/Getty Images)

過敏

台灣過敏人口眾多,根據衛福部統計,2019年全台因過敏就診的人數高達355萬人。天氣潮溼、溫差大、壓力大、環境髒亂、飲食失當,任何一點小小誘因,都可能引起人體過敏現象。換季時,空氣中的溼度、溫度與日夜溫差變化都較為顯著,過敏反應也更加明顯。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文章指出,常見的過敏疾病包含以下六大類:

  • 過敏性鼻炎:輕微的流鼻水、打噴嚏、鼻子癢。

  • 過敏性結膜炎:眼睛癢、流眼淚、紅眼。

  • 異位性皮膚炎與蕁麻疹(下段詳述)。

  • 過敏性腸胃炎:腹瀉。

  • 過敏氣喘:呼吸困難。

  • 藥物過敏:盤林西尼造成嚴重休克。

想預防過敏,台中榮總提醒,將床墊、棉被與枕頭套入防蟎套內,拉緊拉鍊後使用,並每兩周以約55℃~60℃熱水清洗寢具,避免使用毛毯及地毯;將室內溼度控制在50%左右;移除厚重窗簾布,以百葉窗或塑膠遮板代替;以抹布或吸塵器打掃;減少雜物堆積;少吃容易造成過敏的食物;避開二手菸,適時戴口罩及護目鏡等,養成好習慣,才能盡可能避免過敏發作。

蕁麻疹又稱風疹塊,是一種過敏引發的皮膚病;由於人體免疫細胞過度活躍、釋放大量組織胺,引起血管擴張、組織腫脹、皮膚搔癢等反應。蕁麻疹可分為「急性」和「慢性」,一般患者多屬於急性蕁麻疹,症狀來得快、去得也快;但若症狀持續超過六周,即可歸類為慢性蕁麻疹。除了食物、藥物、過敏原接觸、感染或情緒起伏,容易誘發蕁麻疹外,換季溫差變化大,也是經常導致蕁麻疹的原因之一。

急性蕁麻疹通常不需就醫,幾天內就會改善;感覺很癢時,可輕拍或局部冰敷緩解症狀,切勿搔抓患處。但若症狀嚴重,已引發血管性水腫,甚至呼吸困難時,應盡速尋求皮膚科、家醫科或過敏風濕免疫科醫師的協助。至於慢性蕁麻疹患者,建議持續就醫接受長期藥物治療,有利病情好轉;如未盡早處理,可能讓症狀愈發嚴重。

濕疹

美國濕疹協會(NEA)指出,濕疹是皮膚發炎的一種狀況,常見症狀為皮膚搔癢、乾燥、起疹子、鱗狀斑塊、水泡與感染。濕疹包含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汗皰疹、缺脂性皮膚炎、神經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及鬱血性皮膚炎七大類。接觸過敏原(如塵蟎、花粉、海鮮等)、外在環境變化、情緒壓力、個人體質等因素,都可能誘發濕疹。而換季正值季節交替,日夜溫差大的情況下,更容易誘發濕疹。

想預防或緩解濕疹發生,切記要適度清潔、避免抓癢刺激、正確保溼,並避免菸酒、熱性水果(如芒果、荔枝、榴槤、龍眼)、飽和脂肪(如加工肉、乳瑪琳及烤酥油)、殼類海鮮、食物添加物(味精、人工色素或防腐劑)等。

自律神經失調

擁抱心理諮商所指出,自律神經(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又稱為「自主神經」,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組成,兩者作用相反。交感神經會促進血管收縮、心跳加速、血壓上升,抑制腸胃消化與睡眠;而副交感神經會使血管舒張、讓心跳變緩、血壓降低,促進腸胃消化,讓人進入休息狀態。

正常情況下,兩者的運作會互相調節,處於平衡狀態;當兩者不平衡時,就屬於自律神經失調,此時會出現兩種情況: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副交感神經活性過低,就易感覺緊張焦慮;交感神經活性過低、副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就可能感覺沮喪、低落。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多變且無典型症狀,奇美醫院舉例,舉凡胸悶、心悸、頭痛、腹瀉、胃食道逆流、肩頸痠痛、肌肉緊繃、頻尿都屬之;身體不適又找不出確切原因,很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因季節變換、工作壓力等因素,短暫出現自律神經失調沒有大礙,只要慢慢調適即可;但若長時間失調,可能因生理症狀不適,影響心理負面感受,並對更多器官造成連鎖反應,建議盡早前往身心科尋求醫師的協助。

延伸閱讀》醫告誡「自律神經失調少吃4類食物」! 茶、含糖飲料都超不OK

季節性情緒失調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提及,當時序從夏季進入秋季,天氣逐漸轉涼,夜晚時間拉長、日照時間縮短,雨水逐漸少,空氣中的溼度小,易讓人產生燥熱感,且人體的神經內分泌及大腦調節情緒的功能逐漸改變,容易讓人產生季節性情緒失調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季節性情緒失調主要的症狀包含憂鬱、渾身無力、疲倦、沒精神、體重增加等,建議可透過均衡飲食、多運動、多曬太陽、規律睡眠、補充維生素D,緩解憂鬱情緒;但若前述症狀持續發生,且發生時間超過兩周並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尋求精神科醫師、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協助。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游婉琪

參考資料

世界過敏性疾病日衛生福利統計通報(衛福部)
7月8日-世界過敏性疾病日(World Allergy Day)(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過敏疾病的預防及其居家照顧(台中榮總)
What is Eczema?(美國濕疹協會)
自律神經失調是什麼?一篇看懂成因、檢測與治療方法(擁抱心理諮商所)
莫名的不舒服卻找不到病因 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奇美醫院)
季節性情緒失調(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