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台灣,還是中國?學者透過友邦聖露西亞的視角,剖析兩岸外交競爭現實

加勒比海島國聖露西亞是台灣僅存的13個邦交國之一。在這個擁有陽光沙灘、青山和香料蘭姆酒的度假勝地,你可以常常看到中華民國國旗。過去幾十年,聖露西亞一直處於北京、台北之間的外交角力中心。1984年5月,聖露西亞與台灣建立邦交。然而隨著聖露西亞政黨輪替,該國於1997年6月轉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直到2007年4月才與台灣恢復邦交。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17日刊登了由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Asia Society Center on U.S.-China Relations)副主任史凱迪(Jeffrey Sequeira)和高級專員倪泰麗(Taili Ni)所撰寫的分析文章,詳述中國和台灣在聖露西亞爭奪外交影響力的情況,以及台灣在應對地緣政治挑戰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長期以來,台灣積極透過各項計畫,包括提供免費Wi-Fi、農業發展和技術援助等,以贏得聖露西亞民眾的支持。受訪當地居民大多對台灣的長期教育和培訓計畫表示肯定。不過北京亦曾在聖露西亞實施大規模的基礎建設計畫,並吸引大量中國投資移民在當地活動,這增加了台灣失去盟友的風險。該文指出,在選擇台灣還是中國方面,許多聖露西亞人感到矛盾且複雜。

到處可見的國旗!台灣在聖露西亞的外交努力

在我國駐聖露西亞大使館,外交人員深知我國在當地的存在隨時可能消失。

我駐露國技術團團長李宜龍向《外交政策》指出,多明尼加在2018年宣布與台灣斷交時,他剛好在駐多明尼加大使館工作,台灣外交人員僅有30天的時間撤離。在售出大使館家具以及原本放有總統蔡英文肖像的相框後,李宜龍成為最後一位離開的人。因為已經沒有碎紙機,他只能親手將總統的肖像拆下並撕成碎片,「我撕它的時候,一邊對著蔡總統說『對不起,對不起』。」

<cite>美國與台灣首度共組商務代表團,考察我國友邦聖露西亞投資環境(翻攝推特)</cite>
美國與台灣首度共組商務代表團,考察我國友邦聖露西亞投資環境(翻攝推特)

民進黨2016年執政以來,北京積極通過經濟承諾和「一帶一路」倡議誘使友邦轉向,至今已有9個國家改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最近一次外交轉向發生在今年3月,宏都拉斯改與中國建交,而北京承諾資助該國興建水壩、鐵路和港口項目。

為了鞏固邦交,台灣積極向聖露西亞人民宣傳其援助項目。我駐露國大使陳家彥經常在公共活動和當地媒體中露面,國旗出現在宣傳台灣為島上提供的免費Wi-Fi標牌上,出現在台灣資助建設的包裝工廠出品的水果箱上,出現在台灣建造的農場、運動場、道路、行政建築、養殖中心,甚至是垃圾箱的廣告牌上。

談及台灣提供的眾多援助項目和資助機會時,露國商務部雇員尤金(Cindy Eugene)表示:「或許我們應該叫『聖台灣露西亞(St. Taiwan Lucia)』。」尤金在2018年至2020年間獲得台灣獎學金,在台灣求學後回到聖露西亞工作。

外交部拉美及加勒比海司副司長陳淑容表示:「我們很努力。我們與盟友建立了長期穩固的關係,而這種關係更強調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而非像中國那種以商業利益為主的形式。」

西印度群島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講師斯普林格(Denys Springer)被當地人稱為「台灣先生」(Mr. Taiwan),也體現了這種台露友好關係。斯普林格在倫敦留學時結識了一些台灣人,開始對台灣產生興趣,隨後多次造訪台灣,並在中研院任職。現在,他學成歸國後經常公開力挺台灣。他說:「就連台灣大使都說,從未遇到比我更親台的人。」

大多數台灣在聖露西亞的發展項目都很適合這個小國,從教育到婦女議題的各方面,但最為顯著的是支持減少對進口食品依賴的農業項目。台灣向聖露西亞引進的一些新作物包括蓮霧、火龍果、台灣香蕉和包心白菜。

當地農民亞歷珊德(Charitina Alexander)表示:「台灣人上周才來這裡,詢問我們對什麼作物或研討會感興趣。」她希望能參加台灣技術團舉辦的工作坊,這些工作坊通常會向民眾介紹新的作物和耕作方法,提供種子、種植和耕種說明,以及食譜建議。

當地居民馬蒂林(James Mathurin)認為,與中國相比,台灣提供的項目對聖露西亞更有好處。擔任保全的馬蒂林說:「台灣教你如何自己動手做事,因此當他們離開時,你仍然保有技能。中國人只教你如何投資和賺錢,但如果你沒有資源,你怎麼做得到呢?台灣人幫助你用手和頭腦,擁有一技之長。」

這不是單向付出的關係。聖露西亞和其他友邦也積極在國際場合聲援台灣,定期呼籲國際組織納入台灣。然而一些聖露西亞人也擔心,一旦台灣不再需要國際支持,是否還會繼續提供援助。尤金認為,台灣在聖露西亞如此努力,主要是出於台灣對國際支持的需求。她表示:「如果有一天台灣能夠獨立自主,我認為這些項目可能會逐漸消失。」

台灣一直重視與友邦的關係。外交部的陳淑容指出,官方外交關係與非官方關係有所區別,不承認台灣的國家更容易限制與台灣的互動,也不太可能分享參與國際組織所獲得的資訊。

在選擇台灣還是中國方面,許多聖露西亞人感到矛盾且複雜。儘管有像「台灣先生」這樣的親台人士,但大多數人對台灣持正面看法,原因是他們或認識的人曾受益於台灣的慷慨,而不是出於親台或反中情感。同樣地,聖露西亞政府的外交轉向是為了回應哪個國家能夠為聖露西亞提供最大支援,而不是基於意識形態或政治親近的結果。

中國建交的痕跡:大型基礎建設與僑民

相對於台灣,北京曾在聖露西亞提供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喬治‧歐德隆國家體育場(George Odlum Stadium)位於聖露西亞國際機場以北,是1997年露國外交部長歐德隆與北京談判建交後獲得建設的項目。雖然當時是加勒比地區最現代化的體育場,但自2009年一場大火吞噬附近一家醫院後,醫院遷至體育場內,使得無法舉辦比賽的體育場逐漸荒廢、年久失修,僅剩少數體育訓練活動與醫院人員共存。

像體育場這樣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以及位於首都卡斯翠市(Castries City)外的國家心理健康中心(National Mental Wellness Centre),是聖露西亞人對與中國建交的那十年最深刻的回憶。(國家心理健康中心是由中國開始建造並在台露恢復邦交後由台灣協助興建完成)

很多當地人對這些設施的建造過程保留不太好的回憶,包括中國的工人和設備,以及有關對當地工人低薪壓榨和有時虐待的傳聞。僅管如此,一些聖露西亞人承認,中國提供的基礎設施援助填補了當地的實際需求。

聖露西亞運銷委員會(SLMB)總經理拉科比尼埃爾(Vincent La Corbiniere)在農業部工作了近30年,親身見證中國和台灣對這個島國提供的幫助。「台灣和中國運作在兩個不同的層面,」他說,台灣在農業領域的影響比中國更積極,他個人也更喜歡台灣的做事方式。然而,他也承認中國提供的價值,「中國提供更大的項目和更大的基礎設施,在建造漂亮、豪華的橋樑和醫院方面,確實,中國受到歡迎。」

聖露西亞在2007年5月恢復與台灣的邦交,中國官方在當地的發展項目立即停止,但至今仍有約200名中國公民在這座島上居住,很多中國僑民在此工作、結婚、生子,並讓孩子就讀當地學校。相比之下,在聖露西亞的台灣人幾乎都是大使館和技術團人員。據一位中國居民表示,這兩個說中文的群體也不太有交流。

<cite>聖露西亞</cite>
聖露西亞

一位中國飯店業商人表示:「這裡很容易分辨出誰是中國人,誰是台灣人,因為台灣人不會和你說話。就好像他們看到我們走過來,就以為我們會試圖說服他們統一一樣。」

卡斯翠市一間中國商店的老闆表示,如果聖露西亞能夠轉向中國,即使只是為了讓中國大使館回來便於簡化他的商業與旅行業務,他也願意支持。除此實際目的外,他表示自己盡量不在兩岸問題上公開表態。他承認通常不會去考慮兩岸緊張局勢如何在加勒比地區演變,「一般人不會去思考這些事情。而且,我們國內的問題影響到其他地方,真是令人感到羞愧。」

該名商店老闆是聖露西亞-中國聯誼會的成員。這是在聖露西亞承認中國的10年間由一群聖露西亞人和中國僑民發起的組織,曾經非常活躍並與中國駐當地的大使館合作。然而,如今,這個有20多名成員的組織大多僅專注於幫助小型企業,每年在一家中國餐廳舉辦一次午餐會活動。

中國僑民已經相當融入當地,不過聖露西亞人對中國私營企業進行的大規模房地產開發項目仍持懷疑態度。露國允許外國人通過投資國家基金、政府債券或投資入籍計畫(CIP)認可的房地產項目來獲得公民身份,而中資銀河集團(Galaxy Group)在該島東南部正在建設的CIP項目坎奈爾斯度假村(The Canelles Resort)則是其中最為著名的。

2019年至2021年間總共601人申請CIP,中國公民佔近40%,是最多的群體。儘管現任政府努力提高透明度,許多聖露西亞人對銀河集團的開發活動和CIP本身持懷疑態度,他們對「投資公民」這種類似於「出售國民身分」的概念感到警惕,並對CIP資金分配缺乏透明度感到失望。

我駐露國大使陳家彥表示:「如果銀河集團在聖露西亞的投資更成功,那可能對台灣會造成更大的困難。幸運的是,他們目前的表現並不理想。」

親台人士:深化民間對台理解有助鞏固邦交

在台灣與聖露西亞的雙邊關係穩定發展之前,2007年在邦交恢復初期,台灣卷入當地黨派爭執,因此受到批評。當時,聖露西亞最大的反對黨「聖露西亞勞動黨」(SLP)指控時任台灣大使周台竹與執政黨「聯合工人黨」(UWP)過於親近,並指控周台竹透過當地的UWP選區領袖和黨部轉移台灣援助資金,形同干涉內政,多次要求台灣撤換大使。

當地攤販吉恩(Russel Jean)對周台竹的爭議有些印象。像許多聖露西亞人一樣,吉恩認為當時的台灣政府和周台竹在當地政治中干涉過多。吉恩表示:「他基本上在這裡像一位代表著UWP的政治人物。」

台露緊張局勢於2012年周台竹任期結束後緩和。2011年SLP重返政權,時任總理東尼(Kenny Anthony)宣布台露關係不變,並指出聖露西亞不能每隔幾年就從一個國家轉向另一個國家。此後,即使聖露西亞歷經多次政黨輪替,也不影響與台灣的邦誼。

台灣依然擔心失去其僅存的幾個盟友,包括聖露西亞。外交部的陳淑容表示,她相信中國的目標是讓每一個與台灣建交的國家都轉向。

談到對台露關係的期望,「台灣先生」斯普林格指出,在他看來,如果聖露西亞人和台灣的友邦有更全面的資訊,例如更了解台灣的歷史和不穩定的地緣政治狀況,他們就不會視台灣的援助為理所當然,中國也將更難贏得他們的支持。

然而,若同胞瞭解台灣的處境仍然決定轉向中國,斯普林格將會作何感受?他回應說,重要的是政府做決策時尊重民意。他表示:「最重要的是人民的意願,而我還能選擇搬到歐洲。」

<cite>2018年10月9日,蔡英文總統國宴宴請時任聖露西亞總理查士納(總統府)</cite>
2018年10月9日,蔡英文總統國宴宴請時任聖露西亞總理查士納(總統府)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