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騙票 青年居住正義成祭品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政府聲稱持續打炒房,但青年居住正義問題卻是愈打愈熱,房市更是越打越旺;連政府單位都點出「新青安專案」政策是助漲房價上漲的關鍵因素。但是,何以支持年輕人實現居住夢想的措施,反而讓居住正義成為遙不可及的幻夢?

其實,居住正義不僅涉及住房的可負擔性,更牽涉住房品質、安全性以及居住環境的公平性。是以,表面好似可以減輕青年房貸族生活壓力或協助年輕人買房的「新青安房貸」,卻反效果連連!這把「挺青年,居住更安心」的政策,反成為點燃房市失控的那一把火,竟是何其諷刺?

延續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的新青安政策,在選舉時就引發頗大的爭議。尤其,貸款上限從800萬元提高到1000萬元、年限也從30年拉長為40年,加上只繳利息不還本金的寬限期從3年延長到5年,明顯忽略了市場機制的基本原則,也就是供需關係對價格的影響。

特別是當政府大幅提升貸款額度,就等同於刺激購房需求,寬鬆的貸款條件,自然吸引大量投機性買盤,在供不應求的惡性循環下,房價自然水漲船高。

眼看投機者並非真正需要住房的年輕人,而是看準政策漏洞,企圖透過短期買賣獲取利潤,導致買盤進一步推高房價的投機者。中央銀行也因此第六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目的無他,就是進一步減緩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

反觀年輕人在新青安的鼓勵下,看到房市量價俱揚的訊號,勇敢進場買房。問題是,5年寬限期結束後,購房者能否承受本金償還的壓力?尤其是收入有限或就業不穩定的購房者,會不會因財力有限或不穩定而成為房奴?

更別提台灣薪資成長停滯已成嚴重問題,房價卻越砌越高,以致於年輕族群的負擔不斷加重;再加上通膨隨之攀高,也難怪年輕族群的生活痛苦指數持續水漲船高。

這些年輕人的沉重負擔實在令人擔憂,若房市大幅波動,問題可能更加嚴重。就此,政府應立即審視並調整相關措施;或至少先加強投機炒作的監管,並著手減輕結構性的弊端,並做好配套措施。舉凡加速社會住宅建設、青銀共居等,用實際行動來抑制房價上漲。

畢竟,確保政策實施能夠惠及真正需要住房的年輕族群,是政府無可推卸的責任。真正的居住正義更不僅是對年輕世代的基本責任,而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一步。

政府應該認清市場現實,優先保障民眾的需求;更要確保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不能只想透過優惠政策買票,或試圖通過政策的短期效果來轉移民怨,卻讓房市泡沫化的風險由全民買單! (作者為律師)

看更多相關新聞
他想用「新青安買房租人」!內行勸「若租客做1事」會超慘
算清楚了嗎?新青安40年期千萬房貸 累積利息達550萬
人頭戶介入新青安 整批性分戶房貸恐成最大破口
6指標 銀行查新青安人頭戶
房市熱翻天!5月新承作房貸飆1162億再創新高,新青安占比超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