酗酒男「一吃就吐」竟是胰臟炎合併胰管結石 「1治療」90分鐘助精準擊破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四十多歲的張先生,這二十幾年因工作經常每天喝酒應酬,逐漸養成酗酒習慣。今年農曆年前聚餐,牛飲一番後發生上腹劇烈疼痛,甚至無法坐立、感覺噁心,吃了東西也全部嘔吐。張先生隨即被送到附近醫院,經診斷為「酒精性胰臟炎合併胰管結石」,胰管內出現一顆約1公分的結石。

半數慢性胰臟炎有結石 飯後腹脹、消化不良都是常見症狀

中醫大附醫內視鏡暨超音波診斷治療中心、內科部消化系副主任黃文信醫師表示,胰臟炎可分急、慢性。急性胰臟炎的症狀多為突發性腹痛,且具持續性,痛感會傳到背後;慢性胰臟炎則與急性胰臟炎反覆發作有關,最常見原因包括長期酗酒、新陳代謝疾病、或是先天性膽胰管構造異常。台灣大約有一半的慢性胰臟炎病人會產生胰管結石,阻塞胰管而造成慢性腹痛或反覆性的胰臟炎發作。

黃文信醫師指出,病人可能會出現飯後腹脹、消化不良、脂肪便、甚至體重減輕的情況。阻塞的胰管結石會造成胰管高壓、胰管擴張以及更嚴重的胰臟發炎。

膽胰管內視鏡輕巧纖細 不開刀、無傷口取碎石

黃文信醫師進一步分析,以往透過內視鏡將取石網或碎石器伸進到胰管內,嘗試將結石絞碎後取出,但因結石堅硬,治療效果往往不佳,最後病人只能置放胰管支架引流胰液,嚴重者甚至需要轉介到外科進行開刀。

而膽胰管內視鏡是一條直徑僅3.5毫米的內視鏡導管,經由十二指腸鏡的管腔進到胰管內進行雷射或震波碎石,可以讓病人在不開刀、無任何傷口的情況下,順利碎石及取出。此外,膽胰管內視鏡也能深入肝臟膽管內觀察病灶,進行直接切片檢查,也因此大大提高膽胰管的腫瘤診斷準確率。

不明腹痛勿輕忽 膽胰管內視鏡是困難膽胰管結石新選擇

黃文信醫師呼籲,不明原因的腹部疼痛,都應盡早就醫評估,可能是因膽胰管狹窄及懷疑有膽胰管腫瘤導致的腹痛、黃疸、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或困難的膽胰管結石導致的急慢性腹痛,進一步無法以傳統內視鏡診斷治療者,可考慮是否接受膽胰管內視鏡的診斷與治療。

【延伸閱讀】

動不動就喘、全身水腫! 柴柴竟是心臟病合併腎病、胰臟炎

中年男便祕腹痛到吐 急性胰臟炎「血漿置換術」保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91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