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觀】賴總統的三大委員會

對賴清德來說,若想讓政治焦點重回他身上、建立威信,弄幾個委員會是個好方法。
對賴清德來說,若想讓政治焦點重回他身上、建立威信,弄幾個委員會是個好方法。

賴總統上任一個多月以來,台灣政治的焦點完全不在他身上。每天傳統媒體及社群媒體上討論的焦點絕大多數是在立法院。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曝光的次數可能都比總統來得多。民進黨在國會沒有過半,行政部門未來4年推動任何法案看起來是相當困難。

更殘酷的是,蔡英文前總統隨便在臉書上貼個小貓、小狗的照片,獲得的按讚數動輒10幾萬。比較之下,賴清德總統就職那天得到的讚數是他的高峰,不過,竟然只有蔡英文的1/3不到。一個前任總統的小貓、小狗就把現任總統的就職演說比下去,這的確有點難堪。面對以上的處境,如果你是賴清德,你會怎麼做?

在就任總統滿月的那一天,賴總統宣布在總統府成立氣候變遷、全社會防衛韌性、健康台灣等3個委員會,由他親自擔任召集人,這大概就是賴總統想出來的答案了。

中華民國的總統雖然有幾百萬的民意基礎,不過,當他想讓他個人的意志在體制內貫徹時,唯一的路徑是取得行政院長的同意,由後者來指揮協調行政院各部會幫他實現政治承諾。民主化之後的總統多多少少都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他必須向選民負責,執政的成敗也是由他來扛,不過,為什麼他無法直接指揮命令行政體系?中華民國這個奇怪的憲政體制一直被許多人詬病,不過,奇妙的是,歷任總統終究都找出了他們領導國家的方法。

總統成立委員會並不是賴總統的創舉,蔡英文之前也曾經做過同樣的事。年金改革、司法改革、原住民族,這些議題都先後在總統府內的委員會來討論。這些委員會做成的決議,行政部門多半照辦。做得好、做不好是一回事,至少,我們不曾看過總統府的決定被行政部門打臉的例子。這就是賴清德的委員會真正目的。總統治理國家的過程必須被人民及選民看見,透過檯面下跟行政院長溝通協調,不只太過間接,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看不見。對一個總統來說,如果他想讓政治的焦點重新回到他身上,如果他想建立他的威信,弄幾個委員會來施展手腳,顯現他的決策與決心,的確是個好方法。

只要不違反憲政體制,外人實在沒有理由現在就反對這3個委員會。事實上,這3個委員會所反映的不只是賴總統心中的天秤,對他來說,這3件事可能就是他最想為台灣做的事。同時,它們的設立也預告了,這就是他未來治理國家的方法跟風格。他不會缺席的,因為他是賴清德。

更多鏡週刊報導
【鏡觀】畸形到極致的海峽論壇
【鏡觀】平常心看待行政院的覆議案
【鏡觀】請神容易送神難的柯文哲

看更多相關新聞
超思、鏡電視案 在野將成立調查小組
藍喊話大法官「憲政的關鍵時刻」
大法官許宗力曾反對國會調查權
綠提釋憲7大理由 遞交聲請書
賴酸藉改革擴權 罔顧憲政 朱批總統像鬥雞 社會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