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難題 日作家:日殺人案逾半凶手是親屬

長照殺人、近親殺人案的社會現象,逐漸受到關注。此為示意圖,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長照殺人、近親殺人案的社會現象,逐漸受到關注。此為示意圖,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憲法法庭日前進行死刑辯論,引發廢死議題熱烈討論,而長照殺人、近親殺人案的另種社會現象,也逐漸受到關注,最近國內外有不少關於長照、近親殺人題材的著作,包括日本作家石井光太的《近親殺人》、NHK的《我殺了我的家人》、台灣媒體人胡慕情專訪女死囚林于如的《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都揭示難以逃避的社會問題:看似與犯罪無關的家庭成員,亦可能成為凶殺案當事人。

石井光太花費6年時間,根據法庭資料統計,近幾年日本殺人案約800至900件;然而發生在家庭親屬間的殺人案件數竟高達4、500件。各大媒體報導的隨機殺人、少年犯罪、劇場型犯罪等偏激的殺人案,未必能完整呈現日本凶殺案的特徵,因為超過一半的殺人事件是發生在親屬之間,且大部分都不會被詳細報導,他認為有鑑於此,更應該聚焦思考慘案背後的原因。

石井光太以7宗發生於家庭內的凶殺案例,指出棄養、虐待、高齡與精神病照顧等難題,凸顯了殺害家人背後的複雜與沉重原因。

另日本NHK「照顧殺人採訪小組」整理採訪,為照護高齡者所苦、最終演變成殺害家人的當事者,探究他們跨越那條界線的原因,在邁向超高齡化社會的同時,也要為「照護離職」、同時看顧兩人以上的「多重照顧」等狀況尋求對策。

台灣判死刑定讞的女死囚林于如,2009年間年僅27歲的她,被控謀殺自己的母親、婆婆和丈夫,被媒體稱為「黑寡婦」、「驚世媳婦」,胡慕情採訪林于如案相關人士後,也試圖在女性情殺、財殺等謀殺動機外,探究她們成為加害者前是否曾是家暴、性侵的受害者,也試圖梳理這樣看似「一個人」的個案,會不會是「每個人」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