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日照中心進小學,高雄大同國小、大同醫院怎麼做?【2023 全台國中小餘裕教室調查3】

下課鐘聲響起,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在老師引導下,握起阿公阿嬤的手向「同學」說下次再見。有的孩子離情依依,也有的孩子鬆了口氣。

高雄市的大同國小是台灣第一家設有日間照顧中心的小學,由隔壁的市立大同醫院投注2,000萬元改造餘裕教室為日照中心,供30名失智或失能的長輩,能就近在熟悉的社區得到照顧。大同國小二到六年級的學生,每學期至少有一節課會到日照中心進行校訂課程「老幼共學」,真實演練與學習如何與長者相處、共融。

位處高雄市中心新興區的大同國小,就像是台灣都市學校的縮影。高雄市大同國小曾是與台北市老松國小稱霸南、北台灣的最大規模小學,現在兩家學校都已轉型為0-100歲都可以來上學的學校,並租借空下的餘裕教室給其他單位使用。

60年前的大同國小,全校學生曾多達一萬多名,共計94班。但111學年全校卻僅剩下269名學生、13個班級。10年前學校出現一整棟校舍閒置,僅供課後照顧班使用的情形。原先僅承租一間教室作為健康促進講堂的大同醫院,看見社區需求,決定借鏡日本發起計畫。

在台灣,讓日照中心進入中小學其實不是活化餘裕教室的熱門選項。根據親子天下「2023全台國中小餘裕教室調查」,全台活化餘裕教室用途前六名,依序為:幼兒園增班與托嬰中心設置、政府政策或校內需求所置教室(如專科教室、職業探索暨體驗教育中心)、社區大學、樂齡學習、運動休閒(如社區運動站)、閱讀推廣(如社區閱讀室)。

衛生福利部大力推動長照2.0「一國中學區,一日照中心」政策,雖然琅琅上口的口號對民眾來說並不陌生,但按目前情形,若光憑改造校園餘裕空間為日照中心,要將政策完整落實恐怕還有一大段努力空間。

七年還沒回本,日照中心設在校園裡有挑戰

現在的大同國小已是不少學校、民間單位借鏡的對象。不過,大同醫院院長傅尹志強調,「7年前的大同醫院不是沒有挫折和阻礙,」從2014年到2016年正式營運日照中心,院方為此辦了超過160場公聽會與協調會。在會議中,院方最常聽到家長的疑慮是,日照中心的長者若與兒童接觸可能會傳染疾病。對此,傅尹志說明,日照中心每天皆有照顧服務員為長輩進行生理量測,且院方也會定期安排健康檢查。

大同醫院社會服務室暨福樂學堂日照中心主任謝文蒨表示,院方從每三個月的量測中更發現,目前在大同國小每天上下課的日照中心長輩有60%以上改善憂鬱情緒、如行走等功能方面的衰弱程度也有一定的維持,有些長輩甚至有提升行走能力的情形,並不容易。

傅尹志強調,大同醫院在大同國小餘裕教室建置的日照中心「大同福樂學堂」雖然已有7年,但還沒有由虧轉盈。他提醒,日照中心雖能取得政府補助,不過補助額度有限,不容易損益兩平。「市立醫院相對民間機構比較沒有資金的疑慮,」傅尹志說,要經營日照中心,需要從社會責任的實踐角度出發,而不是營利。

大同醫院日照中心大同福樂學堂建置在大同國小
大同醫院日照中心大同福樂學堂建置在大同國小

大同醫院緊鄰大同國小,大同福樂學堂位在校舍後棟屬獨立空間有獨立出入口,是大校租借閒置空間給外部單位使用的優勢。楊煥世攝

多名校長異口同聲,校方對在校園建置日照中心一事的意願並不高,因為涉及與外部機構的溝通與協調,花費的時間和人力成本都很高,若沒有提高執行誘因,實在很難說服親師生。

兩年前接任大同國小校長的陳詠禎也說,無論租借學校餘裕空間,或發展「老幼共學」課程皆屬額外負擔。大同國小能持續運行至今,除了老師能從學生身上看見成長以外,家長也能從課後社團免學費、校方增聘外師協同授課等,看見大同醫院每年支付的100萬元租金的運用,「會知道一分一毫的款項都是用在學生效益上。」

校內的日照中心,成超高齡社會的見習地

其實日照中心不僅服務長者,也在大同國小的努力下成為小孩見習超高齡社會的教室。根據高雄市政府民政局5月最新統計,新興區65歲以上長者超過25%,已吻合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超高齡社會」標準(65歲以上人口達20%),也是國家發展委員會預估兩年後的台灣,每5人至少有1人,年齡超過65歲。以大同國小二年級學生為例,約75%的學生與祖父母同住,或與祖父母每週有頻繁互動。

但即便所屬超高齡社區,年幼的小學生該如何同理長者、與長者共處,仍須大人的指導、孩子的刻意練習。二年級的小恩坐在日照中心的同學阿嬤身邊,就像是對待自己家中的奶奶一樣,當老師播放的動畫浮現了什麼字幕,小恩就會複誦一遍給聽不清楚影片對白的阿嬤聽。不過小恩相對獨特,他身邊的兩名同學與另一位阿嬤共坐,就顯得有些缺乏耐心,小恩見狀也小聲提醒。

大同國小老師蘇郁雅在教學經驗中觀察,低年級學生面對陌生長者容易產生距離感,但是到了中、高年級後,隨著兒童心理發展逐漸成熟再搭配課程,會大幅提高與長者互動的意願。她也提到,老幼共學課程將持續精進調整。

大同醫院日照中心大同福樂學堂建置在大同國小
大同醫院日照中心大同福樂學堂建置在大同國小

阿嬤見到小朋友來一起上課變得很有活力,小朋友也聽著阿嬤的鼓勵承諾會聽話、好好讀書。楊煥世攝

大同國小從校內建置日照中心後,將「老幼共學」作為一至六年級的校訂課程。採專題式學習,每名學生畢業前都會完成專題研究,研究展現的方式不光是書面報告,還有更多的動手實作。

舉例來說,六年級畢業生曾在採訪日照中心的物理治療師、照顧服務員,並觀察日照中心的阿公阿嬤後,量身打造一台「懷舊手拉彈珠台」,希望能訓練阿公阿嬤的手眼協調能力。且每過一關,彈珠台就會連動使用音樂盒演奏阿公阿嬤票選最喜歡的歌曲〈望春風〉和〈月亮代表我的心〉,屬懷舊治療一環,可以改善長者負向情緒、提高自尊心與自信心。

「這是在地的議題,學校對面就是日照中心,我們不想等到學生嫌惡老人時才檢討,那沒有用,應該要及早培養小朋友的同理心、問題解決能力,」大同國小資優班老師鄭鈿樺是校訂課程的共備小組核心成員,他說著「老幼共學」的校訂課程初衷,並積極將「老幼共學」的課程加以創新、結合數位深耕學習。

鄭鈿樺在推動校訂課程的7年教學經驗裡,看見「老幼共學」的課程比起單次活動的服務學習來得更有意義。透過長時間的教學投注,「小朋友會覺得:『哇!我學的東西,對長輩是這麼有用。』公民使命感會燃燒起來,使命感會推動小朋友進一步去學和嘗試,」鄭鈿樺說。他也和很多大同國小的老師們一樣,認為日照中心裡的阿公阿嬤不只是房客,而是對彼此都重要的生命參與者。老幼共學,更是對孩子、對社會有意義有幫助的必修課。

有了案例可循,現在高雄市共有5所國中小租借餘裕教室作為日照中心使用。分別是:大同國小、建國國小、鼓岩國小、鳳林國中、興仁國中。

高雄教育局專門委員劉靜文說,雖然在大家不清楚營運模式的時候,日照中心進駐學校容易產生疑慮,需要多溝通,但經過上述案例順利進行,高雄市已經有愈來愈多的社區民眾和家長能理解需求,跟著校園開放的趨勢前行。像是大同醫院在建國國小建置的日照中心,僅花半年時間就談成合作。

雖然學校多半不願意租給與中小學教育無關的日照中心,不過空出來的教室,若只是作為課後照顧班,或是特色課程才使用的低度使用教室,終究是有很大的機會淪於閒置。

實際走訪大同國小,校內也有學生的阿公阿嬤,或是老師的爸爸媽媽就是日照中心的學生,希望就近照顧、一起上下學。既然看見需求和機會,現在的社會包含我們,如何處理高齡社會產生的需求、議題,都是小學生正關注、學習的事,不妨趁現在為未來的我們做點事。

【2023 全台國中小餘裕教室調查】系列報導:

(責任編輯:特約編輯許如鎧)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台北市每年砸20億,蓋0~100歲一起上學的新學校
未來十年學生再減超過37萬,空學校空教室轉型大挑戰
6所國立科大教務長:我們想找什麼學生?看什麼樣的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