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才能健保永續
台灣健保陷入困境,健保財源亟需改革,開源是台灣健保能否長久維續的當務之急。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連賢明指出,台灣健保收入主要來自受薪階級,此財務結構讓青壯受薪階級面臨極大壓力,而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健保財源結構有必要大幅調整,以減輕青壯受薪階級負擔,並確實有效增加健保財源,才能讓台灣健保可長可久。
雖然說老年就業率增加,延退和退休後重新再投入職場的老年也增加許多,許多年長者名下有資產、房租、存款利息、股利等所得,比許多年輕受薪者多很多,卻少繳保費甚不合理。然而二代健保補充保費開徵規定,存款利息、股利所得未被徵收到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更讓沒有資產在股市、定存賺利息的青壯勞動族氣結。
筆者曾在報章為文,評述「月配息ETF,擴大財富不公」。就是揭示有錢人在股市以資本獲利,月配息ETF以技術性規避二代健保二萬元以上股利所得課徵補充保費的門檻的不公。月配息ETF讓有錢人能在股市投入更多資產,以資本賺得的高股息獲利,甚至連補充保費都技術性規避了,不但造成更大的財富不公,也讓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少掉非常多的金額。
二代健保對單筆獎金、特殊津貼、股票股利等課徵的設計,原應設定股票股利是以年配息為基準,因此季配息股票修訂為超過1萬元做課徵基準,月配息股票修訂為超過5000元做課徵基準,是不是更公平、合理呢?
此外,最近將提出立院審議的當沖證交稅減半再延3年提案,或許也可做為籌措健保補充保費的契機。當沖證交稅從千分之三減為千分之一點五,帶動股市交易熱潮,讓近年證交稅年年都能超徵,2023年證交稅更超徵達422億元之多。或許可以評估與試行將當沖證交稅調為千分之一點五時,並把其中千分之零點二的當沖證交稅專撥至健保補充保費增加健保財源的籌措。
台灣健保制度是許多貧困老病者的依靠,台灣健保也是最具互助扶持精神的世界典範,但民眾健保繳費收入不夠健保支出也是不爭的事實。在無力調漲保費以健全健保財務下,向有額外收入者課徵健保補充保費,是不得不的做法,筆者班門弄斧,希望能共同為台灣健保的可長可久出一點力。(作者為空大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