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八婦女節,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今天是國際婦女節,在這個相對不被重視的節日裡,你或許是經由臉書提醒得知,或許是因為google首頁的影片注意到這個節日,你或許不必像聖誕節這樣歡樂的節日般,逢人就說聲「婦女節快樂!」但這裡有些事你必須要知道,因為這關乎你我現在生長的世界。
三八婦女節怎麼來的?
三八婦女節,源自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服裝和紡織女工為抗議長時間工作和低薪等非人道的工作環境,走上街頭,隨後被警方圍攻驅散。
兩年後的三月,這些婦女組織了第一個工會。
1908年3月8日,15000名婦女在紐約市遊行,提出「麵包和玫瑰」的口號,要求縮短工作時間,提高勞動報酬,享有選舉權,禁止使用童工。
麵包象徵經濟上的保障,玫瑰象徵較好的生活質量。
同年五月,美國社會黨決定以二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做為國內的婦女節。
1910年8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國際婦女代表大會,有婦女代表倡議以每年的3月8日作為國際婦女節,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擁護。
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每年於3月8日舉辦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婦女節成為世界婦女爭取權利、爭取解放的節日。
婦女節的意義
婦女節的意義不只如此,1911年3月25日,發生在紐約市工廠的悲劇--三角地大火(Triangle Fire)奪走了140個女工的性命,而大部份的受難者是義大利裔與猶太裔的移民,這個悲劇引發對於工作場所安全問題的思考,影響勞工法案的制定,此議題在隨後的國際婦女節的慶祝會中被提出。
俄羅斯的婦女運動同時也是俄羅斯和平運動的前奏,彼得格勒的女工,勇敢地舉起了象徵「三八婦女」節的戰鬥紅旗,打著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反對沙皇制度、反對饑餓的旗幟遊行示威。1917年,更因著兩百萬的俄羅斯士兵的死於戰場,俄羅斯婦女於二月最後一個星期天走上街頭提出「麵包與和平」的訴求,而後的新政權賦予女性投票權。
於是我們必須說,這個節日的誕生不僅僅是幾場革命,是真正有謝有血有淚的奮鬥史。
感謝先人的努力,「國際婦女節」為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的婦女拓展了新的一頁。且透過聯合國四次國際婦女會議的強化作用,逐漸增長的國際婦女運動讓「國際婦女節」因此而成為一個感恩、反省,及改變的時刻。
這個節日不僅提醒各界重視婦女問題,建構友善婦女的社會環境,反思我們為促進婦女權益爭取了多少,也是為了紀念在那些時代中,挺身而出果敢的女性們。
為什麼沒放假?
其實民國80年以前,三八婦女節是有放假的,然而內政部考量多數民主國家婦女節不放假,且若規定婦女節放假,卻沒有其他男性節日放假,有違性別平權,因此在80年2月1日修正「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將婦女節及兒童節之放假合併於清明節前一日全國放假一天,解決放假方式之爭議。
然而內政部強調婦女節及兒童節(4月4日)仍分屬不同節日,並沒有民間所熟知的「婦幼節」。
不公不義其實還在阿
前年的婦女節前夕,中國政府逮捕五名女權運動者,她們原本擬在各地鐵和巴士站發傳單及貼紙,要女性多多在擁擠的火車、巴士上有無男性騷擾女性的行為,但活動未開始就被公安以「尋釁滋事」罪名,在三八婦女節前夕將她們帶走。這起事件掀起世界的注意,外媒也對這起事件多所分析,認為中國有意打壓剛剛萌芽的女權運動。
在去年婦女節前夕,各國議會聯盟也發布了《2015年國會中的婦女:一年回顧》,針對婦女參政議政程度的報告。報告顯示,雖然2015年,國會女性議長的人數有所增加,部分地區婦女在參政方面出現一定進展,但總體而言,2015年全球婦女在國會議政方面的參與程度仍是令人感到失望的一年,表示女性議員增長幅度非常之小,以這種速度增長,2030議程所設定的在2030年達到「平等」的目標將難以實現。
而時至今日,根深蒂固的觀念依舊在,在台灣「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依然存在,即使在台灣這樣的人權國家,仍有許多女性遇過或聽聞懷孕或請育嬰假會被刁難的事件,職場不友善依舊存在.不論是已經習慣這套模式的守舊派,抑或是已經被新時代教育的人們,刻板印象、「玻璃天花板」、「職場婦女懷孕的保障」,真正的平等,依舊還有些路要走。
男權女權同屬人權
一如同性戀者擁有相愛的自由,基本的權利,不代表異性戀者的權力會有所削減,同理,男性與女性的權利都是人權,在我們鼓勵女性自主與女性爭取更好職位時,別忘了其實男性何嘗不想要擁有更好的生活與職場角色,所謂平等,即是不該製造一個情境來創造弱勢。
(圖片皆為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