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簽署公海條約 遏制過量捕撈魷魚

(中央社記者黃韻如布宜諾斯艾利斯19日專電)阿根廷18日在紐約簽署聯合國的國際協定「公海條約」,以保護阿根廷周遭海域的海洋生物多樣性,期望遏制外國船隻在阿根廷經濟海域外公海不受控制的捕魚行為,尤其是濫捕魷魚。

阿根廷外交部今天在社群媒體X(前身為Twitter,推特)官方帳號公布阿根廷外交部長蒙迪諾(Diana Mondino)18日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國家管轄外區域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利用協定」(BBNJ協定)。「BBNJ協定」一般簡稱為「公海條約」(High Seas Treaty)。

到目前為止,已有90個國家簽署公海條約,但僅有7個國家完成國內批准程序。根據聯合國資料,2023年9月20日起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放簽署協定,要等60個國家批准後才正式生效。阿根廷的下一步是通過國會兩院批准,使公海條約在國內生效。

阿根廷媒體TN報導,海洋保護顧問史瓦茲曼((Milko Schvartzman)指出,公海條約補充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專注於海洋資源的保護,海洋資源是南美國家的重要資產。

阿根廷的經濟海域外,位於丘布特省(Chutbut)和聖克魯斯省(Santa Cruz)間的公海有一處藍洞,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海域之一,每年超過百艘主要來自外國的漁船在此捕撈魷魚,對該地區的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威脅。

儘管阿根廷可以防止外籍船隻進入經濟海域,但對於公海上的捕魚活動無法可管。阿根廷政府在聯合國的這一舉措對於保護南大西洋地區的深海捕魚產業至關重要。

捕魷產業為阿根廷南部地區帶來了大量收入和就業機會,但也面臨著來自中國、西班牙等國家大型捕魚船隊的威脅。

公海條約將能成立國際監管機構,授權在公海上設立海洋保護區,對所有簽署國具有約束力。如果協定生效,各國將被要求在公海上的開發或計畫要先評估潛在環境影響;在漁業資源管理上,則會加強區域海洋組織和漁業管理機構,減少過度捕撈,將對阿根廷外圍公海捕魚活動有關鍵控制作用。

5月底,美國和阿根廷在南大西洋水域展開聯合軍事演習,阿根廷國防部長佩特里(Luis Petri)表示,聯合軍事演習為保護阿根廷的水資源,讓海軍能夠有效控制和保護阿根廷經濟海域,也可防止非法捕魚和不正當捕魚。(編輯:馮昭)1130620